2013年4月5日星期五

你心目中的生活是怎樣的?--《第36個故事》

舊文整理2。

這是兩年前一出電影的觀影後感,蕭雅全編、導,桂綸美主演的《第36個故事》。

很喜歡銀幕上的桂綸美,從《不能說的秘密》開始,回溯至其處女作《藍色大門》及《最遙遠的距離》(《海洋天堂》她沒有多少發揮的空間,反而她近年的幾出電影我未有看,有機會補看),不是絕美,笑得很甜,掛著絲哀愁,卻又滲出一點堅強,毫不俗氣,混合成一種獨特的氣質,在銀幕上很有光芒,很吸引觀者的視線。

就我眼中,這樣的女演員很罕有,台灣只有一個桂綸美,香港以前有一個林嘉欣(《六樓後座》和《男人四十》中的林很迷人,笑容絕美。),內地嘛,近似的、我欣賞的,就只有湯唯了。

********************
若有熟悉我喜好的人,或許一看電影開頭,就會估算到我一定會喜愛這出電影,不單單因主角有我最喜歡的女演員桂綸美,還因為故事的主體環繞在自己由零開始打造的咖啡店內(我也想有這樣的一個空間,夢想啊)!不過,這些都只是外在元素,真正令我如沐春風,笑著離場的是其內涵。我會記著蕭雅全這導演的名字的。從現代主義的角度看,讀者對作品的閱讀是一種再創作,已脫離作者的控制範圍,我無從判斷蕭導演是否有那些設想、打算,但我感謝他令我有多重的聯想和解讀,這也是觀影的樂趣呢。

輕鬆的小品,有很多我喜愛的元素在內。

首先我想說說的,是情節的脈絡,設定來自多重的巧合來推進情節,不是說沒有邏輯和因果關係,但故事的骨架主線皆帶點無厘頭的巧合。

第一次的巧合是卓兒(桂綸美飾)駕車上山打算買海芋卻撞車了,還碰巧是撞到運海芋下山的貨車,結果對方用全卡車的海芋作賠償。這情節引申出其後卓兒在MSN對朋友的呼籲:來臨新開的咖啡店,以物品來換海芋,才因而令咖啡店有滿屋的怪物品。

第二次的巧合是里長和朋友光顧咖啡店,碰巧掀到那堆怪物品中的泰文食譜,很感興趣,想買下來,令薔兒(林辰唏飾)靈機一動想到以此食譜換來幫忙清水溝的勞動力(里長之子,更巧合是,正因這巧合才令薔兒和這里長之子發展出戀情呢),從而有以物易物的點子。

在銀幕充滿魅力的林辰唏!性格派,行動快於思考,隨意多於組織。
順帶一提,她的氣質帶種倔強,也是五月天的歌〈突然很想你〉的MV女主角,我也很喜歡。


第三次巧合是副機師拿出35塊來自各城市的香皂,因他決定不了要換甚麼東西,故才對卓兒兩姐妹說出各地的故事。正因為卓兒兩姐妹聽了他的故事,才令薔兒竟能對那三位空姐胡扯,東拼西湊蒙混了那條來自法國的飾物,才有靈感想出以附上故事的香皂換情書及令卓兒其後用圖畫畫出那些故事。

第四次巧合是旅行社的收購。旅行社想對咖啡店增資收購,卓兒靈機一觸決定以自己的股份換取35個城市的機票,決心向外見識世界。

這些巧合代表甚麼呢?人生是不能完全規劃好的,未來是未知的,別鎖緊自己,別限制自己。巧合不代表運氣,而是一種機遇,我相信每一個人在人生中也會有很多機會在身邊經過,但你有否勇氣去抓住它呢?這裡的勇氣,是指求變的勇氣,桂綸美在電影中正表現出這種勇氣。當然,求變不代表無謀,也須經過合理的思量,正如她賣股份換機票時,也強調她妹妹佔大份,她只佔細份,保證了家人的生計。

沒有人能準確知道將來,正因為人生的不確定性,生活才因而精彩,不是嗎?

此外,必須一提的是,整出電影中,四幕三母女的聚頭話(腳部按摩、洗頭、夜市吃東西及計程車內)是神來之筆,帶來兩個很明顯的效果。第一,插科打諢帶來喜劇感。這四幕,每次也是母親先說話。母親這角色是很典型的象徵著功利的都市人,凡事曰利,所以才會在這數幕對兩姐妹有這麼多嘮叨,說以物易物沒用,說物件應該標價,說環遊世界是白日夢,儲錢才是正確的理想等等話。當責備兩姐妹中的一人時,皆引起在場職員的誤會,以為在和他/她說話或不滿,每次母親也要解話:「我不是說你喇,我是在和我的女兒說話。」很有喜感。

凡事曰利的母親,或許就像現實的你我。

這數幕只單單為觀眾的笑聲嗎?不是。導演的設想不是這樣表面,最精彩一幕在計程車內(由於是憑記憶,對白可能稍有出入)

「我真搞不懂你們兩姐妹,你們以前,一個目標是儲錢,一個目標是環遊世界;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去了環遊世界,一個卻是儲錢了。(二姐妹的目標倒轉了)」

然後,鏡頭轉了去司機處,他想了好一會兒,然後說:「太太,我搞不清楚耶,兩者有甚麼分別嗎?」

母親聽了後呆了一呆,露出苦惱、細思的表情,沒有說話。

對啊,其實有分別嗎?要理解導演的思路,嘗試解讀這幕,須配合之前的那段紀錄片,有一位先生說出了一番深刻的話──我最想要的是小孩子的純真,令我不會將簡單的事複雜化。在成年人的世界,很多事其實是自尋煩惱的,特別是對物質的看重更是不快樂的根源,營營役役的生活,真的是必要嗎?我不是否定金錢的重要性,但,真的是最重要嗎?有必要因這阿堵物而束縛了自己嗎?

所以,當我看到這幕,我聯想到一個從前看過,很發人深省的故事:

一位富翁來到了一島上,看到有一位漁夫在懶洋洋地曬太陽。他很不解,便走過去問漁夫:「你為何這樣  懶,不出海捕漁?」漁夫聽罷,奇怪地問:「我為何要出海捕漁?」「這樣手能賺錢嘛!」「我賺錢來幹?」「你有錢之後可以過著舒適的生活啊!」「舒適的生活?」「對!就像我一樣,可以吃好的東西,住舒適的房子,給孩子過好生活,甚至到處去旅行,悠閒地曬曬太陽......」富翁越說越興高采烈。漁夫突然打斷富翁的話,神色古怪的對富翁說:「這不就是我現在在過的生活嗎?我還辛苦的出海幹嗎?」

當我們結合這兩點(求變的勇氣和放下物欲的追求)來看,能推算出導演的思路傾向:請追求心靈的富足吧。

此文謹以我的座右銘收結:「知足常樂。」

2 則留言:

  1. 非常同意這兩點--求變的勇氣和放下對物欲的追求! 你令我很想看這部電影~

    Fabia

    回覆刪除
    回覆
    1. FABIA,感謝來訪。:)
      這出電影,會令你有愉快輕鬆的個半小時的。
      生活會遇有沉重,但不應只有沉重。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