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這應該是在香港傳唱度最高的歌曲了。 (圖片引自《願榮光歸香港》管弦樂團及合唱團版 MV》) |
在開首先說明,我所選的原則主要是個人主觀認為演奏具水準及聲音錄製清晰兩項。
第一個分享的版本是我最喜愛的長笛版(Flute),音色明亮,由大埔長笛先生擔崗演奏。據街坊說,他平日會在大埔隧道出沒吹奏長笛。
他也曾在9月11日於大埔超級城眾人面前演奏。
第二個版本是香港業餘管弦樂團的Quartet,即四重奏,最常見的是弦樂四重奏,通常由兩把小提琴(Violin)、一把中提琴(Viola)及一把大提琴(Cello)組成。片中組合有些不同,是大、中、小提琴各一,配一支長笛。
第三個版本是音樂人Samuelyusy(余尚賢)的大提琴版(Cello),配有鋼琴伴奏。大提琴屬於弓弦樂器中的低音聲部,音色較厚重。
第四個版本是Kit Music的巴松管版(Bassoon)。巴松管屬於木管樂器家族,是低音域的樂器,聲音十分結實有力。
第五個版本是Keith Cto的色士風獨奏版(Saxophone)。雖然通常見到的色士風皆是金屬材質的,但由於發聲原理和單簧管相同,故同歸入木管樂器家族。由於其音色靈活多變,通常用於演奏爵士樂,呈現樂手濃烈的個人風格。
這一位音樂人亦嘗試以全色士風陣容演奏《願榮光歸香港》的四聲部版。
第六個版本是Beary Harpy的豎琴版(Harp)。豎琴是大型的撥弦樂器,由於攜帶不便,日常不多見,但在交響樂團的演奏中卻十分重要。音色清澈明亮,輕柔飄逸。
不看不知道,原來這位音樂人還於17年自家設計了12弦線小豎琴(Babyharp),她也有用此樂器來演奏。
第七個版本是管風琴版(Organ)。先說聲抱歉,由於影片沒列出演奏者,上載者也未有資訊顯示其演奏者的身份,故版本前沒有標明其名稱。管風琴是鍵盤樂器,由於體積龐大(有多大?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有管風琴,裝有八千支音管!),聲量宏大,音色飽滿,是巴洛克時期演奏宗教音樂時常用的樂器。音樂之父巴哈在其世便是管風琴名手。
第八個版本是香港學生最熟悉,由Chilli Lucas - 智利仔演奏的牧童笛版(Recorder)。這演奏者是住在香港的智利人,能以廣東話溝通的。這種直笛簡單易學,音色清脆,每個學生應該也曾接觸過呢。
第九個版本是Jimmy Lo Brass studio的銅管五重奏版(Brass Quintet)。組合分別是兩把小號、一把法國號、一把長號和一把低音號,這亦是銅管五重奏中最常見的組合。片中附有總譜,供有興趣樂手演奏。
以上皆算是傳統西方Classical樂器的COVER。以下數個是中樂版,應該會讓不少人耳目一新。
第十個版本是落款一個香港人的古箏版。這撥弦樂器可上溯至二千餘年前的春秋時期,實在是歷史悠久。
第十一個版本是Doris Lam的揚琴版。按維基百科顯示,揚琴據說是由中亞傳至亞洲的樂器,明朝時候傳進中國。嗯,對,對我而言,真有些陌生。它屬於擊弦樂器,演奏時以琴竹擊打弦線發聲。
第十二個版本是張兆歸的二胡版。這樂器應該算是中樂器中常人辨識度最高的一種了,屬於拉弦樂器。
除了以上中西方較傳統的樂器外,網上還能找到一些較新或小眾的樂器COVER。
第十三個版本Edith Leung的卡林巴琴版(Kalimba)。這樂器又稱作姆指琴,因演奏是用兩手姆指撥動琴鍵發聲的,音色空靈、清脆,有些像豎琴。
第十四個版本是Eric仔的陶笛版。其實這樂器追溯起來歷史也很悠久,不過由於不用於古典音樂,故放在此處。笛聲聽來連綿哀怨,也別有一番風味。
第十五個版本是Jeff Ng【雀夫音樂室】的夏威夷小結他版(Ukulele)。這應該是近年頗受歡迎的樂器,比結他易學,偏高音,音色清脆。
第十六個版本是Wing Music的口琴版(Harmonica)。起源於歐洲的小型吹奏樂器。
第十七個版本是占咪心Playmusic的電結他版。這個版本十分有趣,整首歌曲頓時搖滾了起來!
以上是我本人整理後的小小分享,希望大家喜歡。若你欣賞過後喜歡那版本的cover,不妨去支持那位音樂人吧。老實說,若非因著這首曲,還真沒留意,其實香港真是有很多人才。
音樂能凝聚人心,齊心帶來團結,團結過後自然是繼續追求自由、公義及良知,願榮光歸香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