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星期六

與《哪一天我們會飛》導演奇遇的一問(附第一百五十篇發文感言)

不知不覺,這是小子在寧心舍刊登的第一百五十篇文章了,這可不是小子能計劃成就的事呢!三年半的時間,記下人生不同方面點點滴滴的思考,也為未來的自己預先擺好美好的、值得回憶的碎片,實在太感恩了。冀望繼續前行寫作路,心力、靈感永不止息。

******************************************
  小子在上星期終於能進場觀賞黃修平所導的《哪一天我們會飛》(下文簡稱《哪》),繼《狂舞派》後又是一出讓小子甚愛的港產片!不覺原來也上映了一個月。小子幸運,因為在電影中心觀影時,竟碰巧遇到黃導和三位新人主角在場謝票和答問,故趁機向導演問了問題。

鎂光燈旁的黃修平導演。

  小子甚喜愛黃導演《狂舞派》和《哪》這兩出作品,而二者在主題的呈現上皆指向「夢想」(就著《狂舞派》,小子也曾撰文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移步觀看),讓小子不由得好奇,是否他特別喜愛「夢想」,甚至下一出作品也將有如此的導向,打算組成其「夢想三部曲」?黃修平導演的回應十分有趣,直接剖析了自身創作的緣由和方向。他回應小子,他從沒有打算以「夢想」為主題,反而是很多朋友看完《狂舞派》後,和他分享感受,他才驚覺大家原來是如此理解,讓他有些詫異。當日膾炙人口的一句「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原來也只是公司為宣傳而設的一句,而非導演創作的心聲。到了《哪》,內裡只是出現過「夢想」一次,也非他本身想聚焦的點。還原基本步,其實,他只是很想表述,某些人能為著一些目標,努力去嘗試,過程中一定會有起跌,會有挫折,但堅持不放棄。他覺得這個過程很美,他就是想拍下這樣的故事。《狂舞派》的阿花如是,《哪》的蘇博文亦如是。

  帶有一種意外的平實。答案和小子預想的不同,但細想下卻讓人不禁認同。「夢想」這一個詞語,可以很偉大,有時也可以很廉價,端看你將夢想純置之在口邊,或是付出血汗付諸行動。誰能確切預料到十年後、廿年後的境況、際遇?誰能向世人宣告自己定能步向成功,坐在未來那預定的位置?若有人尚在成長的階段,和你這樣述說,你也很自然正常地會聽而任之,附送微笑應和了事。若他信心滿溢得嚇人,便可能是天真,更可能是神棍,你或會心想:別和他這樣熟好。

  正因如此,其實,能將你所喜愛的事,為此以年為單位地堅持,遇到任何事也不放棄,雖然最後結果如何無人能料,但這種堅持,本身已散發一種讓人佩服的美麗。話說得輕省,但卻定必罕有人能達到,因為,人是一種愛計算的生物,凡事曰利,但越多計算,便越難堅持。正常人的想法是:誰也不能保證夢想能實現,虛無縹緲又無利益,取之代之便是現實了。實現與現實,一字之差,已成兩極的世界了。

  所以,看著阿花對跳舞的熱誠,哪怕撐著拐杖也要跳;看著蘇博文對飛機的深愛,哪怕色弱也堅持要駕駛飛機。不論是前者成功獲得名氣和愛情,貫徹跳舞人生,還是後者以放棄所愛,墜機身亡告終也好,我們都被二人那單純的喜愛所感動、感染。所以,逐夢比達成夢想更讓旁觀者感動,也提醒著我們這一群普通人一個簡單卻常遺忘的訊息──「勿忘初心」。

一生追求翱翔天際,至死不渝的蘇博文。
(網上圖片)


  各位朋友,閱文至此,不妨回顧自身往歷,數算曾放低的喜愛,捫心自問,那顆已乾枯的初心,還在嗎?願意嘗試重新點燃嗎?記住,是哪怕有可能會再遇失敗的啊。推薦大家觀賞黃修平導演這兩出作品,讓阿花和蘇博文傳給你們一些燃料吧。

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

塵沙的記憶

  以前研史時,想認識一段歷史或人物時,日記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資料。在未有電腦、未有互聯網,一切資料未數位化之前,要承載記憶,就依靠其人用墨水逐字逐句寫下事件,記下心聲。小子不知道這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哪刻起始的習慣,雖然帶給小子讀史時的趣味,但總有點不以為然:有這樣的必要嗎?

  其實,這是小子的自大,也是古人的智慧。小子以為將事情記下,存放到腦海中,用時提取出來就好,帶著一份信心,就這樣簡單。古人比小子早上數千年認識到人的脆弱、不可信,知道人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以為能掌握一切,以為凡事皆如預計般運行。特別是,以為記憶如藏在家中角落的雜物箱般,用與不用,皆從己心。這是一種天真,無比的天真。古人很務實,不信任自己,所以為著存留記憶,他們決心要用方法記下。

  原來,你曾經以為很實在的烙印的記憶,你想像不到它怎麼可能會忘記。一些誓言信口而出:縱是化灰,我也會記得。時間卻會毫不驚訝、毫不留情地適時扇你兩巴掌,讓別人看不出你臉頰上因尷尬而浮現的紅暈。看著那張熟悉而陌生的照片,相中的你呈現著那未知的微笑,在腦海求問自家的SIRI,它卻只有沉默,何時何地何事何因?抱歉,沒有任何訊息。

  記憶有時候很具體。某一幕,你能細節畢現地重播,就如一段能隨時重溫的短片。你以為能在生命中任何時間按下這個PLAY也能有畫面?抱歉,不是的。原來,記憶很狡猾,它會在你不經意下化身塵沙,絲絲悄悄飄走。到某一天,某一幕記憶就此消逝了。你想重組也重組不了。那時,你連自己是否出現過也不知道。那一幕空白,就是生命中的一個坑,填補不了。

  這是遺憾嗎?不,你連這回消失會否成為遺憾也未可知。或許,這才是最大的遺憾。那麼,別讓遺憾出現,可以嗎?可以,請盡各種方法留下記憶,讓它能隨時再現吧。別讓最愛的他或她和你共渡的快樂有天會滄海變桑田,更甚的是成為沉入大海的那顆小石子,再也不復見了。

記憶很狡猾,它會在你不經意下化身塵沙,絲絲悄悄飄走。
(網絡圖片)

2015年11月13日星期五

說話的力量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近日在課堂上和學生分享了這句諺語。意思很明晰,良者,可解為美好、善;惡者,則解不善、壞。按小子看法,良言就是能造就人的話語;惡語則是惡意傷害人的說話。聽到一句良言,哪怕身處嚴寒的冬天,也會心生暖意,精神為之一振;受著一句惡語,縱是熱酷的炎夏,心也如處冰窖,寒氣叢生。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有趣的是,原來聖經也有類似的說法,《雅各書》如此說:「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着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裏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雅三8-10)書中記載,原來人的舌頭最是污穢,既能發出最美好的讚頌、又能吐出最惡毒的詛咒,最是難控制。對啊,所以,語言的力量真的可以很大,讓人掛心終生。

願我們那最難制伏的舌頭,多吐出讚美神、造就人的話語。
(圖片引自晨星教會網)

  力量很大?可以有多大?真的,真的可以很大。小子的教師之路,因緣就在一句話,就讓小子分享自身的經歷吧。時光回到小子大三之時,那年小子獲恩師邀請回母校任兼職教學助理,在Dayoff的時間回校工作,職責主要是整理文件、製作工作紙和負責課餘時間和同學練小組討論。雖然是最後一年的大學生涯,但小子那時候並未著急畢業的路途,也未有想過做教師,只是感謝恩師的邀請,讓貧困的小子其時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唯有努力工作,幫助科組順利運作以作報答。

  事緣於小組討論的練習。不記得是哪天午後小休或是放學後的事了,小子和一班高中同學練習小組討論,完成練習後,便例牌針對地點評各人的表現,提出改善的建議,由於每天數回練習,人如輪轉,水過鴨背,和誰說,說了甚麼意見,也沒放在心上,沒有絲毫痕跡。大約兩個月後的某天吧,同樣是小組討論練習,同樣是完事後的點評,我讚許了某男同學表現很不錯。散場之時,那男生特地走過來小子面前,向小子說:「陳SIR,多謝你!上一回你對我說要留神的地方,我今回有注意了,感覺真的好多了!多謝你的教導呢!」那一剎,小子有一秒的驚愕,因為回想自身對那男孩說過甚麼話呢?已沒有絲絲印象,卻迎來那句真誠的「多謝你」!這一句始料不及的感謝,卻為小子帶來未曾嚐過的喜悅。讓小子真實感受到:原來當你用心教導,看到別人的進步,獲得對方真誠感謝時,滿足感是如此的大。也正是因為人生中這幕小插曲,同學不經意的這一句話,讓即將畢業的小子心想:嗯,既然還未決定未來走哪一條路,或許,教師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呢?

  就是這麼一句話,開啟了小子的教師之路,若尋回那位男生,小子深信,他絕不會相信自己的一句話,就此改變了另一個人未來十年的路向。所以,你說話語的力量,大不大?

2015年10月24日星期六

《我的少女時代》觀後感──勇氣.本心.流星花園.團圓

勇氣 
  平凡的林真心活到三十多歲,人生中每回要下重要的決定時,所需的勇氣皆來自徐太宇。因著他,她可以離開怯懦,擁抱勇氣。

  她從歐陽非凡口中得知徐太宇的往事,這個笨笨的不懂滾軸溜冰的小女生,下定決心和徐太宇對賭,不論跌倒多少次,手在流血,依然堅持站起來向前滑,為的是勝利後能向他說一句「請你做回徐太宇」,只冀望他不繼續陷入過去的洞裡;面對校慶中那訓導主任對徐太宇的誣陷和刁難,平日見老師如老鼠遇著貓的林真心,第一個舉手報告,邊走邊拉高裙子,走到那主任面前主動要求受罰,才有及後全校學生的和應,她成為了一個引爆點;長大後的林真心,營營役役的工作,被老闆勞役,給下屬看不起,男友也滿口抱怨,是重溫徐太宇的錄音讓她決心辭掉工作,和男友分手,重拾追夢的活力。

若非徐太宇,林真心便絕不會在全校面前站出來,挑戰主任的權威。
(電影劇照)

  在你的人生中,若有這麼的一個人,能讓你生出如大衛挑戰歌利亞的勇氣,確是一種無比幸福的事。因為,曾經有這麼的一個人,你將他(或她)看得比自己還重要,讓你能做出平日你絕不會做的事,讓你知道,你自己原來有這麼大的潛力。所以,小子想起聖經中的一句話:「愛裡沒有懼怕。」(約翰一書四18

本心
  另一點讓小子十分欣賞的,是林真心從少女延續至成年後,依然保持如初的少女心。哪怕被現實洗刷,被生活的擔子重壓著,內心依舊有一個空間讓那顆心存留,不致消亡。

  在高中時的真心,對劉德華十分迷戀。追星並不出奇,誰幼時沒有過一兩個偶像呢?小子更欣賞她和好友一起瘋癲的美好時光,最經典的一幕莫過於真心被老師責罰後,一出教員室便遇到歐陽非凡,立時轉過身,只想對方沒有發現她。她兩位好友適時而至,見真心做動作要她們禁聲,三人即時切換成掌門人大電視模式,全戲院也爆出笑聲。這種默契,這種同步,這種奔放,大不易啊。到林真心踏足社會,飽受現實的摧殘,她依然迷戀劉德華。電影尾聲,她在公園遇到劉德華,她久違的少女心又再度登場,和劉德華自拍時,情不自禁拍下作狀吻他的臉頰的一剎,到劉德華離開後,她忍不住躍動起來,盡情手舞足蹈。那刻的她,和十多年前的她,是如出一轍的,是同樣的少女心。

我們能堅持本心,活得自在,隨心所願,不介意別人眼光嗎?
(圖片取自陳喬恩臉書粉絲團)
  當我們幼時,總期待快些成熟;當我們長大後,卻懷念以前的幼稚。因為,生活的常態多是苦多於樂,更大的原因是因為長大後的我們會很介意別人的眼光,總會顧這顧那,卻總忘記了自己。林真心藉著徐太宇重新拾起這顆鋪塵了的本心,你也不妨問問自己:我的本心藏在哪了?

 流星花園
  若要選最令人驚喜的一幕,或許會是最後一幕,演唱會場館外,長大後的徐太宇和林真心的相見。因為,誰也沒料到,竟是由言承旭來扮演。這一下子,不由得讓上了已成年的觀眾直接勾起流星花園這套紅遍亞洲的青春偶像電視劇,曾經有一段時間,言承旭就等於道明寺,角色和演員完美契合,同樣情況當然少不得周渝民飾演的花澤類。這出《我的少女時代》故事的主線和主角的設定,其實正正是流星花園的再現,王大陸所演的徐太宇正是道明寺,連暴躁的性格也複製下來;而李玉璽所飾的歐陽非凡,根本就是花澤類二世,連那有點樸克臉的表情和笑容也如是。黑馬和白馬王子同樣愛上平凡的杉菜,也就是林真心了。導演陳玉珊以言承旭去連結這兩套作品,確實讓經歷過流星花園年代的觀眾不由自主地生出共鳴,也算是一種文本互涉所造成的集體回憶吧?小子心想,觀眾唯一會有的不滿或疑問會是:為何徐太宇長大後是變得更帥(王大陸的粉絲會說:是同樣帥),但林真心長大後卻變平庸了(小子觀影時還和女朋友說,宋芸樺所演的高中林真心很像年輕時的徐若瑄)?

相認的一幕,看到言承旭,全場觀眾嘩然。
他代表著一個青春偶像的時代。

團圓

  小子很喜歡結尾徐太宇和林真心的重逢,這個大團圓結局修補了二人當年的遺憾。現實很多時候並不美好,但正因如此,對不少人來說,生活已夠苦了,能有一個故事在終結時讓人心底能感到溫暖,不是很好嗎?二人事隔十多年的再次相見,皆忍不住留下眼淚。小子想,能流下喜悅的淚,總比傷心的淚在回憶中更有價值。雖然不知二人會否在一起,但這一刻能彌補那心底的遺憾,並且,二人皆知道,對方原來從沒有忘記自己,而是珍而重之放在心底,便夠幸福了。

2015年10月17日星期六

從史諾比看莊子



  漫畫中的史諾比和主人布朗同睡在溫暖舒適的床上。布朗已早早入夢,睡得香甜,可憐史諾比卻睡不著,側臥、正臥、倒轉臥,不論甚麼姿勢,就是眼光光睡不著。早上,布朗醒來不見史諾比,大為緊張,最後才發現牠在床頭的木框上沉睡。

  看來史諾比並不習慣軟床高枕,卻喜歡睡在硬梆梆的木條。驟眼看,只是一件家庭的小趣事,讀者一看,可能只會換一句:「哎,史諾比真是的,有福不懂享,偏要去受苦。」但或許是巧合,或許是有意為之,漫畫家正藉此則小故事告訴讀者在二千多年前的莊子所論述的道理。

  先來看看莊子在其著作中寫下的兩個寓言故事。

  《莊子.外篇.至樂》記載了魯侯的故事。魯侯在其國郊遇到了一隻海鳥,一見鍾情,十分喜愛,立即命人用馬車運送牠到魯國最重要的地方太廟入住,以示對牠的重視。怕牠渴,向牠奉上一杯美酒;怕牠悶,叫了一隊樂隊為牠演奏莊嚴盛大的《九韶》樂曲;怕牠餓,為牠呈上最貴重的食物,豬、牛、羊俱備(三者皆備名為「太牢」,是古時祭祀時最高規格的祭品)。總而言之,魯侯對牠好得不得了,盡他所能,就是要給海鳥最好的待遇。魯侯一心期待海鳥安居廟中,好讓他能朝夕相對,可惜事與願違,車上的顛簸、奏樂的鉅響,早已讓海鳥頭昏眼花,暈眩心悲。而束縛陌生的空間,也讓牠無比難受,一口碎肉也不敢吃,一滴酒也不敢喝。結果,海鳥承受了三日的折磨,終於死了。

  不知魯侯有何感受?

嚮往自由的海鳥,被魯侯的愛養死了,可憐。
(網絡圖片)

   第二個故事記載在《莊子.應帝王》內,帶有神話玄幻的氣氛。話說儵是南海之帝,忽是北海之帝,中央之帝則是混沌。當儵和忽一個向北走,一個向南行,正好在中央混沌的領地中相遇了,混沌甚為好客,好生招待了二人。儵和忽心地甚善,為求報答混沌的熱情招待,想起世間的人類皆有七竅(即七個孔:兩耳、兩眼、兩鼻孔、一口),才能夠看、聽、吃和呼吸,是相當好的事,所以二人決定為一片虛無、一個竅也沒有的混沌開鑿這些洞。他們確是行動派,一日鑿出一竅;到第七日,七竅皆開通後,當二人以為大功告成之際,正是混沌身死之時了。

混沌本就是一片虛空,為何要強給它加上人類的七竅呢?
(網絡圖片)

  聰明的朋友,想必很快讀通三個故事的共通點吧?魯侯心愛海鳥,給牠一切最好的,結果海鳥三日而死;儵忽二人為報混沌之恩情,為其開竅,令混沌七日後慘死;布朗愛史諾比,讓牠在溫暖軟熟的大床同睡,反讓牠失眠了。正合了一句話,「愛你變成害你」。三則故事也是在教導我們,別自我中心,別自以為是,只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世界、待他人,這種膚淺和自私的做法,最後可能會來反效果。

  別以為這些事離我們很遠,其實在日常處處可見,君不見一些愛子女勝過己命的父母,對子女呵護備至到恨不得能創造一個新世界,讓孩子一生活在當中,美滿快樂一世,不經絲毫風浪,捧在手裡怕跌碎,含在口裡怕溶化,所以才有「怪獸家長」的出現。結果,一個不懂世情,不堪挫敗,不識交際的港孩便面世了。對小孩的成長而言,這真是好嗎?這只是一例,莊子最讓人敬服的是其智慧能讓人應用在不同的事上,看你眼光和經歷了。朋友,看罷故事,你又想起甚麼事了?

  錯配的心意,自我中心的付出,哪怕動機怎樣良善,也很大可能為雙方帶來傷害。讓小子不覺聯想起台灣歌手李聖傑的《最近》:

  「妳想要的 我卻不能夠給妳我全部
   我能給的 卻又不是妳想要擁有的」


  所以,待人處事,當慎之又慎,了解別人所需,順其性而行,別讓愛成害,方為上算。


*******************
附原文:

《莊子.外篇.至樂》(節錄)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莊子.應帝王》(節錄)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无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2015年10月10日星期六

《見習冇限耆》(The Intern)的職場指引(下):敬業的心

  續上回,有一點需要在本文開始前說清:若單只有同理心和細心,你可能會成為職場上有人緣的人,但若想在事業上好好立足,你還必需配備Ben的第二個特質:敬業。

  關於「敬業」,大家第一時間應該會想起梁啟超那篇膾炙人口的《敬業與樂業》,內裡已將「敬業」一事說得通透,簡而言之,就是在工作時間內,將全副精神放在其中,盡力將事做得圓滿,這就算得上是敬業了。要記住,此處說的不是能力,而是態度。而Ben最令小子欣賞的,正是其工作態度!

  他每天設定好鬧鐘,定必比預定的時間早一些起床,梳洗、換裝,從不遲到。我們未必能有空間和金錢擁有如他一般的一整櫃西裝和能旋轉的領呔架,但我們卻能如他一樣的態度,確保每天準時上班,也代表著你對自身工作的尊重。

  Ben很有自己的堅持,每天一絲不苟的西裝,必定配備袋巾,當在座位工作時,有同事叫他,他定必立時起身,兼為外套扣上鈕釦,以示禮貌。Ben很強烈地呈現的,是他對工作的尊重和認真,若你是他的同事,你未必會完全認同他,但因著他的認真和堅持,應該也會尊重他的做法。嗯,對,聽起來確好像有些固執,小子要強調的是,我們不是要完全仿傚他的舉動才叫好,而是嘗試理解其背後的精神,分析我們能夠學習的地方。始終,每一份工作要求也不同,重點是讓職場的人了解你對工作的認真。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除了態度外,在職場上有一個開放自己,保持學習的心也是很重要的。對Ben這位老人家而言,科技和他本是遙不可及的事,在這家新晉的網購公司工作,原本確是格格不入,是他自己一手一腳開拓出職場上行的路,主動去適應工作的要求。很少有人能一開始便圓滿掌握工作的技能,有卓越的表現,但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正是因為我們擁有學習能力,能一路成長和進步,Ben也如是。他在職場上不斷學習,沒有止息,不自設限界,力求進步!例如開設Facebook戶口,學習使用Apple Macbook來檢查電郵和用電郵和同事溝通;到電影中段,Ben的舊式功能手機也自然的轉成智能手機,他也很自然的用即時通訊程式處理公事。這些事對70歲的傳統一輩來說皆非易事,但他是一步一步,毫不介意主動詢問年輕的同事,成功適應及掌握工作的要求,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態度。

沒有誰天生就甚麼也懂,在職場上願意求問和努力學習,力求進步也是值得欣賞的特質。


  身為一個教師,小子反思的是,面對每年不同的學生,我們有否這個渴求進步,永不停步的心去鞭策自己、教育他們呢?此處不單是說學科知識的進步,而是自身整個人的進步。小子間或會想,若學生們是以小子為模板來成長,對他們而言,會是一件好事嗎?每次一這樣想到,小子便也就感覺自身的不足,所以才感到要努力去追求成長,想認識主更多,了解這世界更多,好讓自己不停滯於此際,讓自己有能力帶學生前行更遠,裝備的更好。所以,各行各業其實也需要這開放和求進的心,這特質定必能在職場上持續地發揮作用,你工作上的滿足感也定必能由這種「敬業」而生。

2015年10月3日星期六

《見習冇限耆》(The Intern)的職場指引(上):同理心和細心

  久未進戲院觀影,《見習冇限耆》(The Intern)是一出讓小子有驚喜的溫情小品,由戲首至劇終,沒有看過一回手表,原來就這樣過了兩小時了。這一回,並不多產的女導演Nancy Meyers(這是其第六部作品)交出了一部細膩的作品。



  羅拔.迪利路是好戲之人自是不用懷疑,這回就不為他另起讚歌了。本文將集中說說小子觀影後的一些得著和想法。

  先說說年屆70歲的男主角Ben,嘗試分析一下這角色的特質,可以怎樣啟發已/將踏足職場的人。此處先撇除他任職公司高層的工作經歷,因為不是人人也有機會在職場上晉升至高位,但他賴以成功的元素卻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首先,小子最欣賞的是他的同理心,事事將心比己,再配合他的細心,所以和他相處的人也會感到舒服,如沐春風,這也是現今世代年青人較缺乏的一點,但在職場上卻是重要的特質,特別是需要和同事協作的時候。有幾幕Ben的舉動值得觀眾細味:其一、他在公司的窗向下望,碰巧留意到Jules的司機偷偷喝酒了,他趕在Jules用車前下去和那司機說,暗示知道他喝酒了,不宜駕駛,讓他找藉口這回不要駕車,縱使Jules到了,他也沒有直接揭破,讓司機有一個緩衝的空間,留下顏面,借故生病請假了。此處Ben最具智慧的地方在於為犯錯的同事留下一個下台階,既避免了意外的發生,也免除因直接的揭破、指責而多一個仇敵。

  其二、當Ben得到Jules的賞識和讚賞,受命將檯搬至秘書的旁邊時,那年輕的秘書情緒相當激動,一路哭訴,因為她感到地位上受威脅,而上司Jules又好像漠視了她的努力,以為要找Ben取代她。這時的Ben並不會因受賞識而自傲,而是先好好安慰對方,了解對方的憂慮,然後真誠地提出建議:試試共同合作,一起努力,希望工作能運行得更順暢。秘書才明白到Ben是同伴,而非競爭對手。在職場上了解自己的定位很重要,除了了解自身的定位外,讓身邊共事的同事也了解這點,會免去自己不少煩惱。(題外話,若能了解同事間的定位,會有助你在職場上較準確地分析事情和下判斷)

為人友善,但有點歇斯底里,感覺不被上司欣賞的秘書。
Ben讓Jules重新肯定她的價值。

  其三、延續上一點,Ben藉著那回和秘書的對話,既了解到她的顧慮,也明白她的長處,她是工商管理畢業的專業人士。所以在及後向Jules報告分析商業銷售模式的時候,Ben特地向Jules點出秘書的專業,及讚美她的能力,讓Jules了解到其貢獻。這點最值得我們學習,不搶功勞,有氣度地讚美和肯定同事的貢獻和能力。一來,搶功勞最招恨;二來直接讓人感到你品行的低劣;三來會得到同事的欣賞(哪怕一開始對方未必知道,但及後若是從他人口中得知,會更欣賞)。於人於己,其實也是好事。

學習不搶功勞,有氣度地讚美和肯定同事的貢獻和能力。

  其四、Ben駕車接Jules去開會時,車途中得知Jules未吃東西,為她預備了一碗雞湯,讓她開會後回程時能用。此處的細心位除了預備食物外,更在於食物的選擇,流質的湯易吃,吃時企理,方便車上用,兼之熱湯暖胃,又通常不涉口味的抉擇,這些才是小處見心思。暫時先勿陰謀論他是否擦Jules的鞋,反而是提醒自己在職場上處理事務時,有否這份細心和同理心,讓互動的對方感到這份舒適?可能只是多一點點細心,對方的感受已完全不同。不妨想想,若熱雞湯變了一個硬麵包或三文治,Jules會有怎樣的感受和反應?

  這份凡事顧慮別人,為對方多考慮一步的同理心和細心,不關地位、外觀和能力,每人也能擁有,形成職場上的魅力,讓你成為一個有正面風評的人,縱然有人不喜歡你,也應該不會憎厭你。但Ben成功的要素,還有另外重要的一項:敬業。上一項論及的是待人接物的態度,這項則是面對工作的態度了。

  朋友,下回再續。

2015年9月20日星期日

古今慈母談

  去年1220日,(前)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在無線電視的《講清講楚》說了讓大眾市民震驚的一句:「(警察)如慈母一樣保護兒女(指市民)。」這慈母論一面世,迴響甚大,網上議論紛紛是必然的了,有創意網友改編遊子吟的一聯「慈母手中棍,遊子身上傷」更見精彩!大家也清楚知道,自去年雨傘運動後,香港人親眼見證著警察一系列的暴力行為,由催淚彈到暗角打鑊,再到所謂警棍打人是手臂的延伸,已遠超超出我們的常識,正因這種落差,才造成「慈母」一詞難聽過粗口(何等可悲……又一個詞語被污染了)。

誰想要這樣的「慈母」?
(無線節目《講清講楚》截圖)

  噢,不好意思,小子又扯遠了,真是老毛病。小子今回就是要好好說一說「慈母」這個稱號。可能曾偉雄平日讀書不少,真知道以「慈母」來形容公務員,史書早有記載,但以之形容現在的香港警察,則未免貽笑大方了。

  事情發生在距今一千四百餘年的隋朝,那位獲得「慈母」之稱的公務員名叫辛公義,事情記載在《隋書.列傳第三十八.循吏》內。他因為跟從隋軍平陳有功,成為了岷州刺史。岷州這地方在當時有一個很奇怪的風俗,就是特別怕有疾病,只要有人一生病,家人全部都會躲避他(「一人有疾,合家避之」),哪怕是父母或夫妻也不會照料他,由那人自生自滅。辛公義身為該地父母官,看到如斯失孝害義的風俗,十分憂心,他努力設法想解決這惡俗。最後,他命下屬巡察領地,凡有生病的人,皆用床抬來官府內安置,由他自己親手照料!不是處理一二人做做樣子,而是雷厲風行,試過在炎夏時分,疫情嚴重時,發病的數百人皆被置在府內,堆滿辦事廳和走廊(「暑月疫時,病人或至數百,廳廊悉滿」)。

  辛公義是如何照料病人呢?首先,為讓病人感到他的認真和真誠,他在廳中設了一個床榻,和病人共同生活,也在此辦公(「親設一榻,獨坐其間,終日連夕,對之理事」);其次,將自身的薪水全部用來買藥和請醫生治療病人(「所得秩俸,盡用市藥,為迎醫療之」);還有,他親自勸病人按時進食(「躬勸其飲食」),這點特別顯辛公的細心,因為被親人遺棄,心理軟弱是正常事,不知會否放棄治療,辛公放下身段的鼓勵,是有力的。

  經過辛公義悉心的照顧,待病人痊癒後,辛公才特地召來病人的親戚,說教一番,說生和死是命運決定的,以前的病人之所以會死,是因親人拋棄的惡習,他以自身為明證,此習俗是錯誤的,和病人一起並不會被傳染,寄語眾人不要在拋棄患病的親友。他們聽到這番話後皆感羞愧,而岷州的這個惡俗,也因著辛公義的舉動而消除,該地百姓開始互相關心身邊人。正因為辛公義願以真誠真意待百姓,憑良心和智慧處理公務,讓全岷州的百姓皆全然敬服,才尊敬的稱呼他為「慈母」。


  曾偉雄若真聽說過這件史事,他還敢用「慈母」來形容現在這支警隊?現在的警察還真能受之無愧?他們真的和辛公義有絲毫相連之處嗎?看著警隊的墮落,失去市民的信任,實在心有戚戚然。願他們了解真正的「慈母」承載著怎樣的精神和意義,好好糾錯、學習吧。



附錄原文:《隋書.列傳第三十八.循吏.辛公義》(節錄)
(此原文錄自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隋書之底本為宋刻遞修本)

  辛公義,隴西狄道人也。祖徽,魏徐州刺史。父季慶,青州刺史。公義早孤,為母氏所養,親授書傳。周天和中,選良家子任太學生,以勤苦著稱。武帝時,召入露門學,令受道義。每月集御前令與大儒講論,數被嗟異,時輩慕之。建德初,授宣納中士。從平齊,累遷 掌治上士、掃寇將軍。高祖作相,授內史上士,參掌機要。開皇元年,除主客侍郎,攝內史舍人事,賜爵安陽縣男,邑二百戶。每陳使來朝,常奉詔接宴。轉駕部侍郎,使往江陵安輯 邊境。七年,使勾檢諸馬牧,所獲十餘萬匹。高祖喜曰:「唯我公義,奉國罄心。」

  
從軍平陳,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養,孝義道絕,由是病者多死。公義患之,欲變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檢部內,凡有疾病,皆以牀輿來,安置廳事。暑月疫時,病人或至數百,廳廊悉滿。公義親設一榻,獨坐其間,終日連夕,對之理事。所得秩俸,盡用市藥,為迎醫療之,躬勸其飲食,於是悉差,方召其親 戚而諭之曰:「死生由命,不關相着。前汝棄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臥其間,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兒復差!汝等勿復信之。」諸病家子孫慚謝而去。後人有遇病者,爭就使君,其家無親屬,因留養之。始相慈愛,此風遂革,合境之內呼為慈母。  

後遷牟州刺史,下車,先至獄中,因露坐牢側,親自驗問。十餘日間,決斷咸盡,方還大廳。受領新訟,皆不立文案,遣當直佐僚一人,側坐訊問。事若不盡,應須禁者,公義即宿廳事,終不還閤。人或諫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無德可以導人,尚令百姓係於囹圄,豈有禁人在獄而心自安乎?」罪人聞之,咸自款服。後有欲諍訟者,其鄉閭父老遽相曉曰:「此蓋小事,何忍勤勞使君。」訟者多兩讓而止。

2015年9月5日星期六

記下那剎的感動,別讓遺憾永存──閱吳城垈《妻子的記憶》後感

  這是一篇披上恐怖漫畫之名,卻滿溢溫情的催淚之作。



  俗語有言:「世上沒有後悔藥可買。」很老套,人生總是充滿遺憾:幼時能為你撐著一片天的父母,你只能看著他們漸漸老去;成長過程中,曾經長伴在側,每日同玩的友伴,卻不知不覺消失了;曾經親密得如一人的伴侶,也不再在生命中留有痕跡;曾經在校時的天真和自信,被社會洗刷,變得失去勇氣,只餘平庸……

  有人說,遺憾讓人成長。但成長真的必需要以絞心的痛才能驅動?所以,小子這一代人,才會對張敬軒唱的那句「叮噹可否不要老」聽得愀心,對林保全過世後不知誰配音的多拉A夢聽得直皺眉?小子深信,此事絕非必然的,但前提是,我們懂得珍惜。可惜,人總是失去過後才懂得這點。

  漫畫中的主角是一位年近退休的金先生,在公司位居中層的部長,一生為事業努力,對得了痴呆的妻子疏於照顧。有一天,驚聞妻子因家發生火災,窒息死亡的噩耗。



  在喪禮看著妻子的遺照,空有傷心,卻流不出淚,引來他的疑問:「是因為三年前(知道妻子得了痴呆)我就已經從心裡把妻子送走了嗎?」那一晚反思的結論是,他愛妻子,但這麼多年來卻是失職了,沒有為妻子做過甚麼,到她離開之前,也沒有為她帶來美好的回憶,多麼失敗。



  這就是遺憾。時間如黃鶴,一去不復返,沒有時光機來回頭。若是現實,我們的心便始終穿了一個洞,沒有任何事物能補上這個遺憾。吳城垈給了金先生一個機會。全篇漫畫唯一和恐怖扯得上關係的,便是金先生第二天看到妻子的靈體,讓他嚇了一跳,也讓他兩位兒女以為父親因媽媽過世而產生幻覺。



  他找來大師了解情況,才知道這不是鬼,而是「痴呆靈」,不會害人,只有特定的人才能看見,請讀者直接看大師的講解:


  金先生發現,這是妻子留在世上的記憶,是他忽略了的那三年的記憶……他跟著她去到神經科醫院,才想起這是三年前妻子得知自己確診痴呆的那天,她回到家中,獨自哭了一天。到這一刻,金先生才知道妻子當天是如何的無助,他看著跪在地上飲泣的妻子,他才知道自己有多過分,他呢?卻是幾個月後才知道妻子的狀況……



  他開始每天跟著妻子的靈生活,去經歷妻子生前他從未陪伴過她一起過的生活,他不想對妻子的人生一無所知。這是彌補遺憾的第一步。由第一眼見到痴呆靈的驚慌,至得知真相後的悔恨,再到決定再度經歷妻子的生活,是愛讓金先生有這樣的心路歷程,下了要守護妻子的決心!看著妻子靈一路在做家務,他也試試跟著做,如洗衣服,去超市買餸菜。經歷過才知道,家庭主婦的工作一點兒也不輕鬆,他往昔卻從不了解,也沒有嘗試去了解。重點是,他一點兒也不知道那時的妻子在想甚麼,以前只努力工作的他,原來真的不太了解相伴了半輩子的她。



  愛讓他成長。已退休的金先生透過和妻子靈的共處,學懂了做家務外,更讓他學懂了反思往昔的不堪,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這樣好的妻子。他感謝往日的她讓現在的他知道了這一點。這段平和的日子慢慢的修補著他心中的那個洞。她生前未能親身感受到丈夫的愛,現在,她的靈代替她去承受這份遲來了的愛。



  有數幕很感人。

  其一,在女兒出嫁前的一天。妻子靈不見了,金先生努力去找,很害怕妻子就這樣消失了。找了一整天,才突然想起這可能是三年前妻子迷路不懂回家,驚動了警察幫忙的那天。原來,她得了痴呆後,所有最需要伴侶在旁的時刻,他全都不在……由於第二天女兒出嫁,金先生知道,按照歷史,妻子靈是會平安回家的,他原本打算自己先回家,但,最後他不忍心留下妻子靈獨在公園,為她打著傘,一路對她說話,陪她坐至夜深。這是最感人的一幕。



  其二,某天夜晚,一向面無表情的妻子靈,突然在看電視新聞時露出笑容,讓金先生很驚訝,去追尋妻子當時看到了甚麼,讓痴呆程度已不輕的她這樣笑了。原來,新聞在報導盛開的迎春花,正是昔日金先生向妻子求婚的那天的地點。痴呆得已認不出金先生的妻子,腦海還烙印著那一天……



  愛,真的很美。

  日子一路在倒數,很快便來到妻子因火災致死的那天。這三年和妻子靈共同的生活,既是讓金先生修補遺憾,其實又何嘗不是妻子陪伴他去適應退休後失去重心的生活?這最後的一晚,金先生經歷著內心的煎熬,既是不捨,又是害怕,越近真相的再臨,越是難受。



  人最痛心的是,看著最愛步向死亡,你卻無能為力。在死亡的面前,誰也是渺小的存在。金先生看著妻子痛苦伏在門前,陷入快窒息的險況,不自覺地為她打開門,不斷叫喊她快逃走。到最後,看著妻子逝世……這時候,他才終能確切地感受,妻子是受了何等大的苦!在漫畫的首回,金先生在喪禮時哭不出來,不是因他不愛她,而是因為他未能感受到對方所受的苦,到這刻,他才終於能哭了(小子也哭了)……靈體也消失了,不再出現了。



  這三年的經歷,對金先生而言,有著怎樣的意義呢?除了讓他同行妻子三年來的痛苦,學懂反思,經歷成長,彌補昔日的遺憾外,最大的意義是讓他肯定了一個事實:他很愛妻子,妻子也很愛他。二人有著割不斷的牽絆。雖然妻子在生時他未能確定,但感恩三年後他終能肯定這一點。



  結尾寄語:愛要及時。請懂得珍惜。別失去後才悔恨,讓遺憾出現。吳先生,謝謝你這個溫情的小品漫畫,也讓小子記下你這位韓國漫畫家了。


P.S. 故事的結尾有一個溫情催淚的彩蛋,全文已劇透夠了,就讓小子保留一絲神秘感,讓朋友自行發掘吧。


附上漫畫的連結:

另外,漫畫家吳城垈的其他作品也很精彩的,不過不是溫情了,皆在其欄目《奇奇怪怪》有刊登,有興趣的朋友也可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