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舞派》(2013),黃修平導,顏卓靈主演 |
在剛過去的八月,無數朋友看畢《狂舞派》後,紛紛發出頌讚聲。小子來不及在暑假完結前進場觀影,尚幸在開學的首日能有空欣賞,算是趕上「水尾」了(當然,希望這出有正評和迴響的港產片能有長一點的放映期吧!戲院逐利,有觀眾進場有利可圖,才有繼續放映的可能)。這出《狂舞派》確是一出不錯的作品,撇除有些人眼中神聖的,要支持香港電影工業這原因,其實單從作品內容看,確有值得欣賞、細味之處,而不應單單從地域上去說值得看,總感覺這樣是貶低了的價值、或轉移著觀眾的視線。這是否說《狂舞派》是一出沒有瑕疵的電影?當然不是,但小子更願意聚焦電影中有趣的關鍵元素,嘗試在已有無數論者為它作評之時,為朋友帶來多一個解讀的視角。
電影的宣傳口號,亦是戲中的一句對白:「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相當深入民心,在網絡上無數的引用、仿作便是一證(「為了________,你可以去到幾盡?」成為近期的萬能key)。在香港,夢想一詞是離平凡的我們很遠的,成功與否,習慣性地以很多固有的觀念來衡量(如金錢、讀書成績、職業等),就像約一個月前網上不少人分享的文章〈如果梅西是在香港出生......〉,假設這世代足球界的第一人美斯生於香港會如何淪為社會中平庸的一人,正是一擊中無數人心坎的哀歌。而標榜熱血、勵志的《狂舞派》正好夠單純、聚焦去建構、營造「追夢」這一主題,正切合現今香港人缺乏夢想、渴求夢想的現狀。小子不想太從政治的角度剖析,但2013年的香港,普選路的層層障礙,樓價的堅挺,行政的紛亂,官員的不堪,市民從政府身上實在感受到太大的無力感,才讓這電影正像特效止痛劑般,讓大眾能暫緩折磨,驚喜不已。小子覺得,若同類主題的電影出現在香港騰飛的六、七十年代,市民上流的空間比現時大得多,迴響便不免折半了。噢,有點扯遠了,其實小子是想談談電影是如何具心思地建構主題「追夢」的,待小子回歸正題吧。
在小子眼中,放下戲中俗套得如TVB電視劇的愛情線,《狂舞派》是一個如童話般的冒險故事。為何說像童話呢?首先是其故事中童話般的設定,主要角色基本上是摒除了生活的需求,只集中在跳舞夢上。身為學生的BombA成員的校園生活基本上就是練舞,學業成績基本上和他們是沒有關係的(除了在戲中有一成員在公園說了一句這學期GPA又插水了?或見底?用字上小子記不清楚了)。柒良的角色更是有點超現實,應畢業的他留校多年,在長期留在校舍,只為繼續尋找對太極有興趣的同學加入其團隊,出動去為街坊演出扇舞和派太極宣傳品也不像和謀生有關。Rooftoppers在工廈聚集、迎接街舞挑戰、去pub演出,有種隨意率性,呈現出的印象是這隊人的生活就只是跳舞。
|
這班大學生的生活就是跳舞,不知他們一學期會走多少堂? |
必須強調,小子在此並無批評之意,按小子所想,這種設定是編導有意為之的。這種設定正常是會令觀眾有種抽離感,難以投入,因為有欠寫實,只強調了角色的某些方面,其形象也會來得單薄,不夠豐滿,若是套在以故事為主的電影上,這便是一個不能彌補的大問題了,因為角色的真實和立體就是由銀幕上所呈現的生活的不同細節所組成的,就像李安所導《斷背山》中的艾尼斯,若電影中只聚焦他與傑克二人在斷背山上的激情,卻未有配上他下山後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怎能呈現他在那時代愛上男人,面對傑克真誠的愛情,又回望家人、世俗眼光所帶來的壓抑,所導致的內心的拉扯?但《狂舞派》不是這類電影,這種單向的設定呈現了一個強烈的訊息:要實現夢想,是要你將整個生活投入的!阿花、Rooftoppers和柒良諸人對所愛的跳舞和太極有多熱愛?簡單一句,它就是他們的生活、甚至生命。正好回應了讓小子不知從何處聽來,印象很深的一句:「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的。」
另一特點是整出電影並沒有反派角色,這點在電影中還真是罕見。當然不是說戲中全部角色也是完美的好好先生或淑女,但還真的沒有心地惡劣,傳統意義上的「壞蛋」。柒良幾位「極品」跟班,面惡心善毋庸細論。在電影前半段一路在營造Rooftoppers如終極大魔頭的存在,態度囂張,對BombA極不屑,又是BombA渴望超越的目標,正是頗典型的反派設定,怎料在電影後半段一個轉折,Rooftoppers不但不是反派,反而其首領竟然是鼓勵阿花重拾信心的人,他在公園和阿花對談,和隊員圍繞坐輪椅的阿花跳的那場舞,是整出電影最關鍵的一幕,既用對白直接帶出主題(就是文首引的那句),讓腳傷的阿花燃起鬥志,決心參加舞林大賽,這180度的轉變,可真出人意表。
|
Rooftoppers首領可說是全出電影的關鍵人物了。 小子事後看報導才知,原來他真是失了一隻腳的,電影所述是他親身的經歷! (am730圖片) |
就著這隊Rooftoppers,不妨說多一點,他們看不起BombA的Dave,但他們看待阿花是平等地位的,未見面前,便因其舞技視之為「超新星」,正式碰面時,首領甚至願意分享他自己的經歷。這種態度上的反差,其實側面反映了Rooftoppers對跳舞的熱愛,以及其本質上並非壞人。他們態度的好壞,是和對方對跳舞的熱愛和水平掛鉤的,而非關其人事。所以當舞林大賽BombA取得勝利,Dave和隊員來了一場精彩的演出後,Rooftoppers的首領願正眼回應Dave,雖還帶點調侃的意味,但已比之前好多了。
反派的存在多是為了和主角發生衝突,以推進劇情,製造故事的高潮。《狂舞派》沒有反派,反而導演在角色功能的設定頗有新意,讓偽反派Rooftoppers的首領成為智慧老人(功能是為主角解難)的角色,為主角解難,他以自身經歷鼓勵阿花,兼傳授storm the mind給阿花就是明證。而智慧老人這種功能型角色正是冒險故事必備的。除了Rooftoppers的首領,黃貫中所飾的太極高手教官在故事中亦是同樣的功能,這位智慧老人成為了柒良的師傅,兼引導了柒良走向正途。這便又涉及到一個冒險故事中常見的母題:迷失與尋回。青少年時期的柒良是暴躁的流氓,在懲教所也繼續生事,愛以暴力解決問題,正是迷失的墮落少年。教官以一招擊敗他,如醍醐灌頂般讓柒良覺悟,才有及後改邪歸正,成為一個和善、好脾氣的大學生,尋回自己曾歧途的人生。Rebecca也是一例,她為求成功,參加動漫baby比賽、離棄BombA、炒作新聞、性感打扮等,皆是迷失的呈現,而電影尾聲,因BombA在舞林大賽表現出的努力和熱誠,讓她有勇氣在傳媒面前的坦露心聲,承認過錯和自己陰暗的一面,正是尋回自己的表現。
說起Rebecca,可再次見到編導在角色設定上的用心,有不少是呈現出強烈的突破自己的涵義的。Rebecca當然是一例,當年跳民族舞被全校恥笑,成為人生的陰影。何處跌倒,何處再站起,尾聲在大眾面前再跳同一支舞,便是衝破了昔日的陰霾;Rooftoppers首領亦如是,面對截肢,透過自身的努力,突破生理的限制,令自己能延續跳舞的可能;主角阿花也是,她以為腳傷了,參加舞林大賽絕對是沒可能的事,但經過Rooftoppers首領的鼓勵後,她運用創意和智慧,加上毅力,終能在賽場上發揮出自己,同樣是超越了生理的限制,突破了自設的界限。
|
在現實,面對諸多的限制,你會如何面對? (東方日報圖片) |
將以上數項結合來看,《狂舞派》在母題、主角和功能角色的設定上,帶有強烈的冒險故事元素在內,其精髓就是主角的成長。而最重要是,這一切的元素皆指涉向跳舞這媒介上,建構出一種追逐夢想的態度:付出你的所有!在小子看來,如上文所表示的,整出電影,勝在夠純粹、夠集中去呈現主題,不貪心。這正是這電影為何能打動這麼多人的原因。老實說,若將這些元素細分出來,逐項分析,其實不少是常見的設定(除了Rooftoppers首領那偽反派老大和智慧老人的結合,讓小子有驚喜外),並無甚大突破(甚至有些老套……),但編導能將這些常見的元素合理地、聚焦地融合,顯出了其用心和智慧,便出來了現在這樣正面的迴響,實在值得一讚,正應了一句「橋唔怕舊,最緊要受」。
行文至尾聲,小子必須再次強調,《狂舞派》並非沒有瑕疵,除卻其俗套的愛情線,四維出世的文章中論到編導對藝術見解的拙劣狹隘一點也值得參考。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出具誠意的作品,雖然不是甚麼具深度的電影,但,又何妨呢?能令觀眾如小子般看得開心、投入,不就夠了嗎?
朋友,為了___________,你可以去到幾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