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地荒蕪了一段日子,找來舊作,權當先除草,到假期正式來臨時,冀再勤耕作。
先前起了頭的思緒,需要帶限的時間醞釀,沉默的空間發酵,平靜的心生產。
這一刻,自身事和心神也有點忙,有點難度,所以給自己多一點寛容。
這是07年時觀影後的文章。隔了多年再看,聯想了一番。
這類勵志電影總有市場,因人總想忘掉現實,覺得太殘酷,侈想簡單的如童話般的過程和結果。但其實,這類電影常滲透的價值觀,如努力總有收穫,不涉及計算的情感,遇挫折要振奮,老師(或應該稱為智慧老人)能助解困等等等等,不正是我們想小孩認同的嗎?
正因世界遠不如人意,才要他們學習面對現實而不失去盼望。
這是07年時觀影後的文章。隔了多年再看,聯想了一番。
這類勵志電影總有市場,因人總想忘掉現實,覺得太殘酷,侈想簡單的如童話般的過程和結果。但其實,這類電影常滲透的價值觀,如努力總有收穫,不涉及計算的情感,遇挫折要振奮,老師(或應該稱為智慧老人)能助解困等等等等,不正是我們想小孩認同的嗎?
正因世界遠不如人意,才要他們學習面對現實而不失去盼望。
**********************************************************
導語
我在大學時期,自從在現代文學批評這課中接觸過結構主義,以及在劉燕萍 老師的課中認識了普洛普(Propp)的形式主義及其經典著作《民間故事型態學》的分析法後,覺得特別對味,特別感興趣,所以,當我在大三開始接觸電影,愛上電影時(感謝李小良 教授),不自覺用了這些角度來分析、評論電影。
普洛普在書中選取了一百個俄國民間故事作分析,研究各故事之角色及情節。他在這些故事中歸納出31種功能,不同的故事人物承載不同的功能,再從中整理出這些民間故事的脈絡(或稱為公式),到最後,普洛普發現這些故事的背景或情節各有不同,但其實故事的骨架是相當類近的,這種分析敘事的手法為俄國形式主義的開端。
這種思考模式當然有局限性,但當你將問題盡量細分至很小的單位,留意這些單位的功能、作用、效果,進而再宏觀地專注於事情的脈絡發展、變化,你會對事情較容易有一個清晰的看法,再順之作分析。特別是在電影工業裡頭,全創新的作品極少(始終已發展了過一世紀,甚麼題材未出現過呢?不是沒有,但不易找),就算是佳作,多是遵循舊作品的元素為基礎,添加新意作更新,所以觀電影之細節及脈絡,確能我在欣賞電影、細味電影時多一分趣味。
我絕非在做嚴謹的學術,只是想向朋友分享我對電影的看法,當是多一個切入的角度吧,或許會令你有多一分的思考。
以下這篇就是頗典型的我用這種思考方法來寫的評論。舊作封塵已久,借此放上臉書存檔吧,緬懷當年每天窩在圖書館或宿舍看電影日子。
**************************************************************
很久(真的很久......應該是07年的事了......)沒有看過一出電影令我如此愉悅,當完結時心胸充滿著喜悅氣。
《五個撲水的少年》,2001年,矢口史靖導,妻夫木聰主演 |
頗典型的勵志電影(霎時間想起八十年代的《烈火青春》,或許,日本漫畫有更多勵志的精神傳承、延續,由八十年代至此亦歷久不衰)。
基本調調就是那種預期主角有一個目標或理想,在前進的途中遭遇到挫折、試鍊,經過主角的努力,再一次跨過種種困難,而自身也由開始的弱者變成強者,最終達到目標 / 理想,以及獎勵(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或者物質、地位,又或者戰勝了自我,得到蛻變或自我救贖)。
看到這,或許有些資深的遊戲機玩家會立即想起《勇者鬥惡龍》系列。沒錯,這遊戲可真是經典中的經典,亦是典型中的典型。《五個撲水的少年》的基本架構也跟從了這調子,所以,打從一開始,我就能預期了這出電影一定會是大團圓結局,而每當鈴木(男主角)他們遇到困難時,每次都一定能順利過關。
既是如此,那觀賞時不就完全沒有驚喜感嗎?
非也。這正是我佩服導演矢口史靖的地方。他能在此基本架構下尋得許多新意,從題材、人物設定和表達手法等各方面皆有反常之處。
戲中,最有趣的是男女設定的互換。韻律泳是以女性為主的非競技性表演項目,以美感、節奏、合作為主。鈴木(妻夫木聰飾)原本是學校泳隊的成員,但非競賽的材料(比賽包尾……),機緣巧合下成為韻律泳隊員及決定在文化祭演出(美女老師丟下的爛攤子……)。主題就此展開,被學生們視為娘娘腔的絕對女性化的韻律泳就此成為了主旋律了。
而負責領導的鈴木本身設定也非陽剛的,他柔弱、悠哉游哉、毫不決斷,怕蟑螂,和眾人的相處中沒有氣勢、甚至處於弱勢(特別是和女朋友Shizuko一起時);反而主要女角Shizuko(平山綾飾)更像個男孩子,爽朗、直率,學習空手道,第一次出場竟然是一下飛腿踢向汽水機。她和鈴木可謂一個明顯的對比,鈴木見汽水機在入錢後沒有反應,便打算回頭離開,是她助他得回應得的一罐汽水;之後她請鈴木喝她的那罐汽水,打趣地說「間接親吻呢」,反之鈴木則嚇得吐了那口汽水出來。
基本調調就是那種預期主角有一個目標或理想,在前進的途中遭遇到挫折、試鍊,經過主角的努力,再一次跨過種種困難,而自身也由開始的弱者變成強者,最終達到目標 / 理想,以及獎勵(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或者物質、地位,又或者戰勝了自我,得到蛻變或自我救贖)。
看到這,或許有些資深的遊戲機玩家會立即想起《勇者鬥惡龍》系列。沒錯,這遊戲可真是經典中的經典,亦是典型中的典型。《五個撲水的少年》的基本架構也跟從了這調子,所以,打從一開始,我就能預期了這出電影一定會是大團圓結局,而每當鈴木(男主角)他們遇到困難時,每次都一定能順利過關。
既是如此,那觀賞時不就完全沒有驚喜感嗎?
非也。這正是我佩服導演矢口史靖的地方。他能在此基本架構下尋得許多新意,從題材、人物設定和表達手法等各方面皆有反常之處。
戲中,最有趣的是男女設定的互換。韻律泳是以女性為主的非競技性表演項目,以美感、節奏、合作為主。鈴木(妻夫木聰飾)原本是學校泳隊的成員,但非競賽的材料(比賽包尾……),機緣巧合下成為韻律泳隊員及決定在文化祭演出(美女老師丟下的爛攤子……)。主題就此展開,被學生們視為娘娘腔的絕對女性化的韻律泳就此成為了主旋律了。
而負責領導的鈴木本身設定也非陽剛的,他柔弱、悠哉游哉、毫不決斷,怕蟑螂,和眾人的相處中沒有氣勢、甚至處於弱勢(特別是和女朋友Shizuko一起時);反而主要女角Shizuko(平山綾飾)更像個男孩子,爽朗、直率,學習空手道,第一次出場竟然是一下飛腿踢向汽水機。她和鈴木可謂一個明顯的對比,鈴木見汽水機在入錢後沒有反應,便打算回頭離開,是她助他得回應得的一罐汽水;之後她請鈴木喝她的那罐汽水,打趣地說「間接親吻呢」,反之鈴木則嚇得吐了那口汽水出來。
平山綾這位女主角做了小子想過做但不敢做的事......學空手道的女孩真不得了,哈 |
其他角色也有作互換設定,例如男扮女裝愛掐鈴木屁股的媽媽生和那喜歡上同伴的早乙女,都是導演有意造成的性別混亂效果,打破了觀眾對男女角色的預設期待(簡單舉例,如男主角應該是一位英雄,是正義的;女主角應該是美麗的,溫順的)。
這些互換了男女特質的配角,讓電影增添了不少趣味。 |
水族館老頭(竹中直人飾)的設定也屬於為打破觀眾預期的,不關性別的事,而是顛倒了老師的效用。當觀眾看到他叫鈴木他們在暑假到水族館幫忙時,是估量他是一神秘老師,會教導帶領鈴木們習得韻律泳的技藝,怎料卻完全不是這回事,他只是當他們是免費勞工,甚至當鈴木們求教時,外行充內行般叫他們練習,謊稱之前的勞動是特訓。而事實上的老師卻是非人的海豚,它們的動作、姿態帶給鈴木們靈感去模仿。這老頭唯一真正幫過忙的是叫他們練習跳舞機,用了五千日元令到他們掌握了節奏感及合拍性,非技藝性的(依我看來,老頭此著是無心插柳的,原意只是想擺脫他們,所以駕車走時是多麼的輕鬆自在)。
表達方面,以誇張漫畫化為主,總之就是一看就感到是浮誇、不真實。有數幕就是如此處理的,確造成了很明顯的喜劇效果。如大伙兒在課室看錄影帶得知表演的是韻律泳時,全都驚呆了的表情,然後下一鏡頭是只餘下空蕩蕩的課室,只餘下繼續呆了的五位主角;又如第一次在泳池練習時,頭著火、腳踏頭,總之就是雞犬不寧、亂七八糟啦,靜音加慢動作正正為表達這種極度漫畫化的場景。
正正有上述的特點,我觀賞時感到一股新意、新鮮感,那怕我早預計到鈴木第一次放棄韻律泳後,一定會再重拾決心去表演;遊說那同伴(忘記姓名了……早乙女喜歡的那男生)失敗上車後,那男孩一定會衝出來追那巴士。
愛情絕非此電影的主題,是一條副線。但導演很成功地表現出那淡淡的、不激烈的、發乎情止乎禮的學生哥初戀滋味。欲言又止,想問卻不敢問,獨自悶生氣,像是又像非的未揭破的那重紗的感覺,平山綾很演活那青春味,看得我時而焦急、時而會心微笑,甚至到後段在想,希望鈴木能給她一個堅定的承諾(跟據鈴木的性格,這應該比較難耶……),為她之前的情況作一補償吧。果然,導演沒有令我失望,甚至是超乎我的預算呢。在最後鈴木們表演韻律泳時,有一幕是在泳池旁的觀眾面前跳舞,鈴木是看著她對著她跳的,像是辣身舞,又為她唱歌,對她而言,是苦等終來的甘露,真是絕頂妙!
帶有青春氣色、不涉情慾的一幕(仿)表白 |
即時令我想起《love actually》(中譯:真的戀愛了)中一幕聖誕節時男角的無言表白戲,浮誇得來感動人!前者感情直露、充滿青春氣息的悸動;後者感情內斂,無奈中帶有一種解脫的意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兩幕皆給我一種浪漫的感覺,雖然是兩種世代的表達方式。
九十分鐘內,能充滿著笑聲,產出發自內心的愉悅,體味著那份清新的少年浪漫,夠了。
九十分鐘內,能充滿著笑聲,產出發自內心的愉悅,體味著那份清新的少年浪漫,夠了。
附上《love actually》中(我認為)最浪漫一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