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2日星期六

遊食誌:中環《皇室盛宴》(Royal Feast)──好壞參半的一晚

  頗常見皇室盛宴》這餐廳在Groupon做不同款式的團購餐,這回乘著紀念日,購下Royal Classic二人餐和太太一試。

  餐廳身處的大廈在中環一條清冷的窄巷,整幢樓有四五間餐廳,格局有些像旺角的高斯大廈。

  未論食物之先,先論服務。全餐廳只有一位負責樓面的負責人,是晚本人預訂了晚上七時的位,和太太二人於6時45分左右上門之後,餐廳中門大開卻沒人在內,只有五張空檯。當那負責人回來之後,竟叫我們下樓逛逛。那刻真是有點驚訝,既只差十分鐘,又沒有在用膳的客人,何妨讓我們坐下,給一杯水,待至七時開始上菜呢?感覺可得體多了。

  餐廳本身空間不大,入座後,昏黃的燈光配上英文老歌,氣氛也不錯。前菜煙三文魚沙律和牡丹蝦刺身見精緻對辦,沙律菜新鮮,有本人喜歡的火箭菜,令人驚喜的是那一抹綠色的芥茉醬; 蝦亦鮮味,若溫度稍冷一些,口感更好,而伴碟的小蕃茄,底下抹有一小撮三文魚醬,亦見心思。


松露煙三文魚沙律。

北海道牡丹蝦刺身。

  熱湯面下了數滴橄欖油,野菌味甚濃,配上黑松露醬,確具水準。

  前盤完後,來了一客主廚自家製的柚子雪葩清清味蕾,挺清新。


黑松露野菌湯。

大廚自製柚子雪葩。

  到主菜環節,太太是香煎三文魚,略過火喉,不夠滑,但挺香口。反而意大利飯有驚喜,那負責人在解說菜式方面倒挺盡責仔細,說主廚加了腐乳同煮,故帶有鹹香。意大利飯倒火候合宜,可細嚼出米心,忌廉和腐乳混合出有趣美味的味道,值得一讚,配菜略見簡單,只有翠玉瓜塊和菇。


香煎澳州三文魚。

  由於套餐另一款主菜的虎蝦因來貨短缺而未能擇選,由於不想重覆,故詢問負責人後可免費轉松露揚州炒飯,說是fusion菜。一上桌頗令本人驚訝,因為在欠肉類主食的情況下,份量竟只和伴三文魚的意大利飯一樣,感覺像被騙了,哪怕負責人說了此飯加了黑松露醬同炒及另添了白松露也好,味道和平日所吃的揚州炒飯沒太大不同,失望。


松露揚州炒飯。

  甜品馬卡龍伴雪糕,兩碟的馬卡龍並不相同,分別是焦糖味及朱古力味,皆不會過甜,配合菠蘿雪糕,以及清甜的藍莓及微酸的士多啤梨,這收結是讓人見微笑的。


馬卡龍伴雪糕。

  有一點值得一提,負責人在我們入座後就放下了兩杯橙汁,就是這餐的飲品了,沒有其他的選擇,我們起初還在想這是不是welcome drink。在尾聲沒有一杯咖啡收結,感覺不夠完整。

  老實說,此餐廳食物質素不俗(不計炒飯),就是服務方面扯了後腿,那位負責人講解還好,應變則略遜,未能以客人為上,令此行又打了折扣了。

  團購價358元,近期Groupon推廣有減50元優惠,計加一共343.8元,算是不過不失吧。





遊食誌系列:

感受東歐的熱情──記在Ivan the Kozak的一晚



2017年7月12日星期三

打破舞台籓籬的演出──《乒乓協奏曲》音樂會後記

  在六月上旬,香港管弦樂團(下稱港樂)在香港文化中心一連兩晚舉辦了充滿視覺張力的《乒乓協奏曲》音樂會,由中國音樂家余隆指揮。筆者觀賞的是十號晚的尾場,確實大異於往常傳統古典音樂會,極具玩味,難怪音樂廳約七成的入座率中,小朋友的比例佔了不少,故而樂章之間也接連出現掌聲,也就可理解了。



  是晚除了主打作曲家安迪.秋(Andy Akiho)所創作的《乒乓協奏曲》(Triple Concerto for Ping Pong, Percussion, Violin & Orchestra)外,其實開首還有柴可夫斯基的《弦樂小夜曲》(Serenade for Strings),不過,眾人(包括筆者在內)也是將焦點放在前者身上,特別是一進場一眼看去,便見到一張乒乓球桌橫放在舞台上。

立在舞台前的乒乓球檯。
(網上圖片

  樂章一以小提琴獨奏起始,負責敲擊的樂手不像慣例位列於樂團的最外圍,反而身處台中央安靜坐著,直到他出動的部分前,突然站立走向乒乓球桌前,大力拍檯,發出巨響,打破了之前所累積的低沉氛圍;而在舞台兩側的男女乒乓球手也由慢至快互相擊球,三人的配合讓樂曲漸轉成以節奏組成的主體。

乒乓球手刑延華(上)及蘭達斯(下),亦是當晚的演出者,皆是美國乒乓球國手。
(圖片來自《港樂》)

  在接續的發展中,敲擊樂手為樂曲帶來了變化。他從球桌步回舞台中央的檯前,開始以不同的器物敲打節奏,有空瓶、酒杯、缽、空碗等。令筆者驚奇的是,這一頗長的獨奏段,樂手竟敲擊出一種京劇的中樂感,正合此曲以中美乒乓外交為創作靈感的背景。

  而男女乒乓球手透過各種變化帶來不同的音效和節奏,除了正常的乒乓球拍,酒杯擊球會有清脆的聲音,用鐵罐則有空洞的迴響,這是器材的變化;器物的互擊外,二人互擊的快慢,男球手餵球給女球手的高低,扣殺於大鼓上的力度,這是節奏及音效的變化。在觀賞的過程中,最讓筆者值得一記的,是樂曲中數回由女球手將球擊至觀眾席,引來觀眾的驚訝和小孩的大笑,甚至衝出座席追搶在地下滾動的乒乓球。到最後結尾的一幕,兩位球手將兩籃乒乓球大力倒在球桌上,四散的乒乓球引來二三十位小孩蜂擁至台前拾球,這一系列的畫面帶出了一個意義:作曲家藉著乒乓球,打破了舞台上的樂手和舞台下的觀眾的隔閡,連結了原本傳統上壁壘分明的二者(表現者及觀賞者)。

  老實說,這場音樂會由於其表現形式大於音樂本身,重視覺和節奏的呈現,及與觀眾那趣味的連結,故筆者觀賞後,對樂曲反而印象不深但確是一場甚有趣味的表演,值得一觀。

在音樂會完場後,兩位乒乓球手來到場外繼續對打,也邀請觀眾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