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遇挫〉 (出5:1─7:7)
「直示君王容守節,判為懶惰虐群工。
摩西以吏皆生怨,緣在不通主澤隆。」
互相埋怨,是事奉路上的一個傷害。 我們對主有多大的信心呢? (網絡圖片) |
續上回,當摩西重遇由主所安排去印接他的亞倫後(見出4:27),摩西果然如早前向主推搪時的話語一樣,因著自己「素日不是能言」、「拙口笨舌」,由哥哥亞倫成為他的口。二人同心的配合(其實主要是亞倫向百姓述說主的話和行神蹟,參4:28-30)獲得了以色列民眾的信任。
到第五章,鏡頭一轉便去到法老的宮殿上,摩西、亞倫按主所指示去見法老,但說話時卻出現了問題,待我們將主在何烈出對摩西的吩咐和他們向法老的話並置,讀者便會發現問題所在:
「他們必聽你的話。你和以色列的長老要去見埃及王,對他說:『耶和華希伯來人的神遇見了我們,現在求你容我們往曠野去,走三天的路程,為要祭祀耶和華我們的神。』」(出3:18)
「後來摩西、亞倫去對法老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這樣說:『容我的百姓去,在曠野向我守節。』」(出5:1)
聰明的讀者應該發現了問題所在,摩西、亞倫二人並未有向法老說出主所吩咐的話,內容和語氣也改動了,原來懇求的語氣一改變為吩咐的語氣,這不客氣的態度自然換來法老針對性的回覆:「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容以色列人去。」雖然耶和華一早已向摩西表明法老必不容他們去(參出3:19),但摩西亞倫私自改動主的話,換來法老這番毫不留情的回應後,才說出主吩咐的話,有種狐假虎威被揭破的意味,也確實錯判了形勢,結果是得到法老對以色列人嚴厲的對待,因為法老認定摩西二人的要求是因以色列人想偷懶、想曠工的藉口,便下了命令,原本由埃及人供應草予以人做磚,現在要以人自行撿草再做磚,每天完工的數量還要依舊不減,變相工作量加倍了!自然,以色列人受苦了,怨聲載道。
此處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是否若摩西二人按主吩咐說話,以人就不用受苦呢?小子不能肯定,聖經清楚記下的只是主已知曉「法老必定不容他們去」,所以主才順之說:「我必伸手在埃及中間施行我一切的奇事,攻擊這地,然後他才容你們(以人)去。」(見出3:20)並未說以人在過程中要受苦,所以很有可能,這苦是源自摩西二人的不順服而來,值得注意。
摩西二人說錯了話,苦卻臨在以人身上,以人真慘啊!朋友可能是如此想,其實卻不是這麼簡單。因為法老下命令給督工和官長,再經二者將命令下達給百姓,此處是先是百姓受苦,「散在埃及遍地,撿碎稭當作草」(出5:12),然後是由於百姓未能完成數量,到負責的官長受苦,受督工「責打」(NIV:beaten)。要留意,督工是法老委派的埃及人,而官長是督工委派的以色列人,理論上應該是族群中具聲望的首領或長老,這是一種一層壓一層的管治方式。到最後便是這班受苦的官長了解緣由後向摩西亞倫怨怒,到此處便輪到摩西二人受苦了。摩西二人在事奉神的路上出師不利,落得被自己人怨懟的下場,實在非他所能料,便論到他將怨氣發回在主身上:
「主啊,你為甚麼苦待這百姓呢?為甚麼打發我去呢?自從我去見法老,奉你的名說話,他就苦待這百姓,你一點也沒有拯救他們。」(出5:22-23)
滿腹的苦水,直腸的埋怨。我們可以嘗試從側面去理解摩西的感受。這回遭怨對他而言是一個大打擊。心水清的朋友應該印象猶深,其實滿有正義感、心繫以色列的摩西在以前亦曾經歷過類似的事,他殺死欺負以人的埃及人,調解以人間的紛爭,不單不被同族人認同,反而被傳出風聲,導致被法老追殺,遠逃米甸(參出2:11-15)。這是出乎他認知的背叛。若挫折來自敵人,你會難受,但不會太難接受;若來自本應是同一陣線的自己人,性質便完全不同,難以接受。最親的人往往才是最容易傷害你的人。這回以人的埋怨,或許勾起了摩西不堪的回憶,難怪對主的怨氣這麼重。
能理解嗎?應該理解的。值得諒解嗎?這點要停一停,想一想。未親身經歷神的應許和保守的以色列人(其時只是從摩西二人口中得知耶和華的眷顧),因著突如其來的困境,心生怨氣,情理之中。但摩西不同,他親身見證過神的大能,和祂有過直接的對話,聽過祂親口的應許,他理當對主滿有信心才說得過去,結果卻和以色列人的反應一樣!這說明了一件事:靈命真的需要時間去成長,哪怕是摩西也一樣。沒有經歷遇挫、十災、過紅海、出埃及、曠野的供應等事,一路細味著主的保守和帶領,如何能令軟弱的摩西成為新約《希伯來書》中傳頌的信心偉人(參希來書11:23-28),傳下十誡,寫下五經?
連摩西也這樣,我們這些普通信徒怎算好?我們常常信心也很軟弱啊!感謝摩西這回的抱怨,讓我們懂得如何處理:遇到挫折,請回到主面前。主實在很保守他,主並沒有因摩西的埋怨而發怒,反而向他重申當日的應許,循循引導摩西要如何處理,這就是愛我們的主的回應。所以我們需要認知到事奉神是蒙福的,但請預期過程中苦澀的出現。但有主的福澤看顧,雖苦亦甜。
下回預告:〈神施十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