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8日星期日

《第一滴血》系列觀後感--藍波(Rambo)自我的覺醒

07年的舊文。
小子很有興趣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認識藍波(RAMBO)這個銀幕上流下無數滴血的英雄呢?史泰龍在其影史上最經典的兩位角色,一位是洛奇,另一位就是這個藍波了。不得不說,正值壯年的史泰龍,其鐵漢形象真是無人可比......

閒話一提,若小子沒有記錯,魂斗羅中的其中一位主角,就是參照藍波的了,朋友,有玩過這經典遊戲嗎?

**************************************************
在假期餘閒重溫了由史泰龍主演的《第一滴血》全集(共三集)(小子按:不得不提,舊文真是有局限性,在08年和11年,竟有第四、五集的出現......)。這是史泰龍的成名作,亦令到藍波(rambo)成為英雄的代名詞。這次我主要並不想談電影中那些出色的動作場面,而是想談點別的。




由於小子是將三出電影連著看的,所以發現了點有趣的東西。從片名看,第一集是《第一滴血》(First Blood),第二集是
《藍波:第一滴血2》(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第三集是《藍波3》(Rambo 3)。這種演變是很有意思的,亦點出了故事中藍波行動本質的轉變及其自我意識的抬頭。

在第一集中,藍波是一個剛從越戰退役的軍人,戰友全死了,只餘他一個回到美國繼續生存。他受到假日鎮警探的不公平對待,造成對方對他的追捕。在電影中段,他對他的恩師(姑且這樣說吧)催普蔓上校(Trautman)說出他反抗的真相,「是他們逼我流第一滴血,不是我」。
第一滴血之名正由此而來。他使用他的戰爭技能只是為了反抗不合理的暴力。除了警長威爾,他再沒有親手殺死任何人。他是被動的、無奈的。自由並不屬於藍波。


你以為真的走進希望嗎?可能,是地獄......(第一集劇照)


在第二集,在礦場工作抵消上集所犯之罪的藍波應催普蔓上校之邀約進行特務工作以換取自由。他被上司莫達克遺棄,致被越南軍俘虜了。他本來只是想逃亡回泰國(此次美軍行動之基地所在地),但因為他的女同伴被越軍殺死(PS. 兩人是有感情戲的),才導致他大開殺戒,可見他的行動在早段雖然仍是被動的,但到中段,他的自我意識開始抬頭來推動他的行動。到尾段對莫達克的威脅及對先進儀器的破壞正顯示了藍波不再是一個唯命令是從的殺戮機器,而變成一個有自我思想的人。正因為內容上有這種轉變(從被動到主動),片名亦加上了Rambo字樣,顯示藍波自我的出現,變成
藍波:第一滴血2




面對危難,最可靠的,可能是自己手中的武器......(第二集劇照)


在第三集,藍波已是自由身,在泰國過著自由的生活。原本他可以不再理會美國軍方的邀約,他在首次亦拒絕了他們行動的要求,只想繼續過其自由的生活,但由於之後催普蔓上校行動失敗被俘,藍波終於決定出山救其恩師。這決定是特別的。這是他首次自我要求出動,寧願犧牲其現享的自由。片名只餘下Rambo,其實就是說明了藍波的自我,而不再是被動、被逼去行動。



既下了決心,選擇了這條路,結果如何,也請自己承受吧,世上沒有後悔藥買的。(第三集劇場)


這種名字上的轉變應是有意為之的,編劇們應該也意會到如果第三集繼續用First Blood這名字,將喪失了原本那被逼的無奈的意義,只用Rambo為名,正好符合藍波性格上的轉變,又能突顯Rambo的英名,以深入觀眾腦中。

說完片名,也說說電影本身吧。電影除了確實引人的動作戲外,亦有不少值得一談的元素。在第一集尾段催普蔓上校向藍波說降,藍波道出了一番對戰爭的控訴。當他大顯神威,以一人成功地打敗全鎮警力後,竟對著催普蔓哭了,這種反差,更突顯了戰爭對人帶來的災害是如何的大啊,縱使是英雄藍波亦不例外,可推論更何況是其他人。藍波說在西貢市,有小孩在街邊擦鞋,他和他的戰友喬伊路過,喬伊想擦鞋,藍波不想,走開了,怎料那小孩的鞋盒是炸藥,一起炸死了,喬伊的屍塊貼得他滿身都是。當藍波在戲中哭著說出這件事時,我震撼了。這就是戰爭啊!這種場面,令我想起了哥普拉的《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的一幕──一越南小孩笑著臉拿著炸藥走到一美軍醫療直昇機內引爆。這是多麼奇異而真實相近的一幕!

當然,雖然
第一滴血全集可算是動作片的經典,亦成功打造出Rambo這一經典角色,但片中亦非毫無缺點。每集亦總有些瑕疵。在第一集,最令我奇怪的可算是警長威爾的權力為何會這麼大?事情的一切起因亦在他的多管閒事,將根本無犯事的藍波以莫需有的罪名拘捕了。到被藍波逃脫至山中後,竟可越權領軍隊追捕,又可頂撞軍方,不理催普蔓上校。這些行徑,都不像是區區一位鎮中警長所能做的。

在第二集,最令我受不了的是那硬加插進去的感情戲,感覺很突兀,之前完全沒有伏線安排,給我的感覺是有男女主角就自然要有感情戲。

在第三集,最令我不滿是救催普蔓上校之前的文戲太多,導致電影前半段節奏太慢,有些沉悶。尾段藍波和俄軍賽生上校的一對一(坦克對戰鬥直昇機),相撞爆炸,藍波竟死不去,亦令我覺得太意外,前兩集,藍波總算只是一個英雄,但也會流血,會失敗,是一個人,但在相撞後不死那剎,我心是想:他真的是人嗎?或許,藍波在此刻死去會令結局更經典,更令觀眾刻骨銘心。


對,就是這幕!藍波在這爆炸中竟然沒事......當時小子是驚呆了......



2013年8月5日星期一

你想在自己葬禮上播放甚麼音樂?--孟德爾頌(F.Mendelssohn)的《無言歌》聯想

孟德爾頌(F.Mendelssohn)所作的鋼琴小品《無言歌》(Songs without Words),出版了8集,每集有6首曲,每首曲只有兩三分鐘的長度。

孟德爾頌(F.Mendelssohn)(1809-1847)
大家應該知道吧,著名的《婚禮進行曲》就是他所創作的!

甚麼是《無言歌》?就是沒有歌詞的純音樂。

孟德爾頌曾向友人解釋《無言歌》之名,說過「單純的音樂反而比較能與我心靈融合,我並不喜歡藉著文字、歌詞來表達音樂。......如果你問我在寫《無言歌》時心裡是甚麼的念頭,我想我會告訴你,就僅有單純的音樂。也許我在作曲時也許正好有些突然湧出的歌詞或想法,我也不會告訴你,因為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想像力。」[1]

孟德爾頌每一首的《無言歌》,就是為呈現他某一剎的情感或想法。當中,有些是無題的,有些則是他親自命題。

當中第五本題獻給舒曼太太(Clara Schumann)的集(OP62)內,第三首便是他命名的「葬禮進行曲」(Trauermarsch/Funeral March),前些天小子在深夜閱讀時,電腦隨機一播放,碰巧一聽便入迷了。一開始並不知道這曲是葬禮用的,只感到這音樂既有激動,又滲出一股肅穆、悲壯,卻又不完全是悲哀,聽來有點揪心,很特別。

片段由開首到3:08便是這首葬禮進行曲。
小子在youtube中找到不少版本,但覺得這版本最對感覺。:)


經過一番搜集資料後,才知道這是一首「葬禮進行曲」。之後,心不斷在想:是怎樣的人逝世出葬時,才配合這首進行曲呢?若小子未來歸主懷抱時,葬禮配襯這首進行曲嗎?

在近期,這首「葬禮進行曲」可能會較多人有印象,因為在四月戴卓爾夫人出葬時,便以這首曲送行(還有蕭邦的「葬禮進行曲」)。有趣的是,小子和好友分享這曲,說起這事時,朋友感覺鐵娘子和此曲十分配合,因此曲的節奏帶出的感覺──十分堅強和不退縮正合鐡娘子的政壇一生,小子則感覺不太吻合。



因為在小子的想像中,這首「葬禮進行曲」所送行的,是一位備受愛戴,又不慕名利,又於世有大貢獻的正面英雄。配上中世紀或劍與魔法的背景,像圓桌騎士的亞瑟王、傭兵天下的艾米和大青山、勇者鬥惡龍的主角等等等。

電影《亞瑟王》三位主角。就是這種感覺才對!

這是一回令人愉悅和具趣味的對話,因為每人的經歷和想像力不同,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

朋友,你想在自己葬禮上播放甚麼音樂?

不妨聽聽這首美妙的小品鋼琴曲,發揮一下你的想像力,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1] 陳藝苑,〈淺論孟德爾頌(Mendelssohn)鋼琴作品《無言歌》〉,朋友若有興趣了解多些《無言歌》,可下載此文閱讀:http://140.127.82.166/retrieve/11997/7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