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星期二

練字足跡(六十七至六十八)

  小子自三月中上硬筆書法班後,開始系統地習歐楷,箇中緣起及課堂所習之內容皆載於前文:習字之旅(起始篇)。數月以來,因便於上載和分享,小子間或於臉書專頁分享練字之作及一些聯想、感受。但臉書之發佈並不方便檢索及翻閱,故特地整合成此文,聊作日後回看之憑藉。

***************
(六十七)
六月十四日

  來到杜甫的《兵車行》,當年的26篇會考範文之一,這算是中學回憶吧?噢,暴露年齡了。(其實李白的《將進酒》也是呢!)

  此詩極深刻地揭示了戰爭對百姓的禍害,百姓對戰爭的痛恨,歷朝所譽,自不待言,毋庸小子複論。老實說,當年習此詩時,感受並不深。也正常吧,在香港出生,活了十餘年,你又認為這位少年人經歷過甚麼?如何能身同感受杜甫所言?不可能。那十多年後的現在呢?

  小子任職教師後,常和學生說,香港是一個寶地,你們生活在此實在太幸福。君不見世界上有甚麼地方的人民會萬分期待八號、十號風球的來臨,就為著那一天休停?還有每年有約一百次市民感受不到的地震!比之香港,隔鄰的台灣、日本就是最好的反例。差距在於隔著一個太平洋的危機感。看學生火警演習就知道,他們不會理解日本小學生為何在地震演習時要如此認真避匿到桌底。

  天災如此,更莫論戰爭等人禍。

  伴隨而生的便是對社會時局慢十拍的遲鈍,因為他們按既定的經驗一路如斯過活,就是以為只需追求美好的生活,不用理會醜惡。直到永遠,阿們。

  若你不是其中一員,有多一分警醒,你會知道香港逐漸在改變。你或會擔憂、或會不忿,但更令你痛心的是,無力改變現狀的失重感。

  因著這份認知,讓小子比之懵懂的中學時,終於體味到杜甫那份沉鬱的愛國情感實其來有自,而非一句無聊概而論之。若給小子選擇,寧願能一生也讀不懂杜甫之詩,遺憾的是,現實並沒有給予我們選擇權。

  你懂?或是不懂?


《兵車行》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
(六十八)
六月廿一日

  關於杜甫的七言樂府,這次分享的《哀江頭》應是最後一回了。

  猶記得數月前分享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內裡細緻刻畫了詩人得知安史之亂終告結束後那失控的狂喜。這首《哀江頭》則可謂與之相對,呈現了詩人深刻的哀痛。這位老人家啊,可不是悶騷之輩,情感可算是豐富無比,以文為記呢。

  話說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欲投奔在靈武的唐肅宗,怎料途中被叛軍擄獲至長安,但因其官位小,只是失去了離京的自由,尚能在長安平安暫居,並未下獄。順帶一提,其時有類近遭遇的還有王維。《哀江頭》正是詩人在這段期間目睹叛軍的殘暴、京城的破落後而寫下的。

  當你處於傷心之際,你會怎樣哭?杜甫避過叛軍的巡邏,暗地重遊昔日玄宗所建的曲江宫殿時,「少陵野老」沿途一路「吞聲哭」。這個「吞」字用得精妙,詩人看到昔日繁華的長安變成殘破的廢墟已是心痛,來到往日春天遊人滿地,現在宮殿被叛軍封鎖禁進的曲江則更是痛上加痛,但問題是,詩人不能暢快嚎哭,免給叛軍發現。杜甫可以止不住眼淚滾動出來,但杜甫必須一路強忍無聲。這樣嗚咽抽搐而行,實在是心傷外另添一種肉體的折磨,實在慘情。

  跳過中間回憶玄宗與楊貴妃的片段,小子想談的是詩人回到現實的最後一聯:「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當杜甫逗留在曲江,一路陷入回憶之際,一路吞聲哭,哀傷層進累積,到醒來之時,時間不覺已至黃昏。詩人知道要走了,因又到叛軍巡城之時,但可能因哭得太累,人已混混沌沌,又或因眼見長安又遭叛軍糟蹋,心急如焚,欲回城南住所,竟錯往城北走,不辨方向。

  「哀痛」從開首累積至詩末,透過兩個行動細節的描述來呈現,足見詩人剪裁之功力,也實實在在透出了其對國家的深情,正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這位老人家,實在被安史之亂傷夠心了,唉。

《哀江頭》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爲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裏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延伸閱讀(書法):
練字足跡(六十四至六十六)
練字足跡(六十二至六十三)
練字足跡(六十至六十一)
練字足跡(五十八至五十九)
練字足跡(五十六至五十七)
練字足跡(五十四至五十五)
練字足跡(五十一至五十三)
練字足跡(四十八至五十)
練字足跡(四十五至四十七)
練字足跡(四十二至四十四)
練字足跡(三十九至四十一)
練字足跡(三十六至三十八)
練字足跡(三十四至三十五)
練字足跡(三十一至三十三)
練字足跡(廿九至三十)
練字足跡(廿七至廿八)
練字足跡(廿五至廿六)
練字足跡(廿二至廿四)
練字足跡(十五至廿一)
練字足跡(七至十四)
練字足跡(一至六)
練字的旅程──記於葉曄老師分享會之後
習字之旅(起始篇)
習字初法──記徐沛之書法講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