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電子教學工具初探──雲端登分表及Google Keep筆記應用經驗分享

話說由上學年開始我任教的學校開展了電子教學在去年一月我分享了使用GOOGLE CLASSROOM一學期的經驗包括應用的範圍及使用上的限制時間不覺又過了大半年到了第二學年在此有延伸的經驗分享不過這回的主角不是GOOGLE CLASSROOM,而是在課堂外有助提高工作效率的電子工具

重溫一下我的背景及運作原則本人任教中文及中史科第三組別的中學學生家境普遍較窮困運作原則是盡量不加重自己本身的工作量事前預備功夫越短越好這點很重要若非比傳統的方法更有效率更有助教學便失卻了推行的價值

雲端登分紙
作為教師每一學年都會有大量的課業需批改完成後皆需登分所以每學年每一班都需開設專屬的Excel檔入分然後有不同的公式來計算學生各卷的平時分過往的做法是用電腦開MS Excel檔處理存儲在桌機內今年轉用了Google試算表檔案存放在學校戶口的 Google Drive
這是CHROME網頁版的版面。
基本上和Excel沒甚麼分別。


Google試算表介面基本上和MS Excel沒太大分別所有資料的輸入是即時儲存及方便在不同有連結網絡的裝置上檢視轉用後對我工作最大的變化及好處第一是若我帶課業回家批改後不用翌日回校才能入分一氣呵成完成一項工作第二是當課堂上有需要檢索學生分數時可用課室電腦或手機即時查閱以前若準備派發練習考測前公布成績時或手持列印出來的分表或另用紙條寫上訊息現在則不用了又或者當你見家長時談開學生表現也可即時拿出手機檢閱較具體地讓家長了解學生課業的情況

同場加映不論是用Excel或是Google試算表我也習慣一個做法當登記完一份課業的分數後缺席的同學及表現最好的一批同學會分別標上不同顏色當運作了若干份課業後班中同學的優劣則一目了然了
這是手機版的畫面。
顏色的標記有助直觀了解學生的表現。
、Google Keep筆記
這是安卓手機內置的APP,IOS若是電腦用CHROME也可下載其擴充程式方便你用不同的裝置同步內容本身這程式是方便你隨時記錄不同的資料包括文字音訊圖片等對我而言我只是用了它的清單功能每收到一份要批改的課業我便會在清單上記錄標上日期
這是下載CHROME擴充程式後,CHROME網頁顯示的版面。
這做法的好處是當我一路記錄時一路提醒著自己尚有多少課業要批改也提醒自己別讓個別課業延誤太久盡早處理每次批改完課業後最開心就是走那份課業遺憾的是暫時的實況是當我改完一輪課業下一輪的已又來到了無間輪迴唯有繼續努力吧

這是手機版的畫面。

作為教師,開心的一刻應該是完成所有批改了!

同場加映有時候想用小便條記下一些雜項例如這回午膳要找誰又或要追收餘下數位未交功課的學生可在網頁版上打字手機會即時同步上到課室可用手機查閱環保些也不用另耗紙條

順帶一提要達到我上述用Keep筆記的效果有不少APP也可做到純是因為我慣用兼手機內置有所以才用幫助提高生產力的APP有很多你可細選合用的這款則勝在方便直接

今天介紹這兩項皆是我使用後覺得有助益兼方法簡單的特別是從傳統方法過渡到雲端辦公的模式可能會有些別校的同工(特別是開展電子教學已有一段日子的)覺得過於入門但對初開展電子教學的我校而言這一個思維上的轉變也是需要時間才能讓同工適應歡迎朋友閱文後的回應和分享



昔日「教學」相關文章:



2019年10月13日星期日

孔子二千五百年前已說過:「POPO者,不可以長處樂。」


先引回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里仁》第四)順帶一提,你將題目的POPO轉成林鄭,也一樣解得通,看你喜歡。

孔子是距今二千五百餘年的歷史人物,但當現代人研讀其話語時,你會驚覺他對人性的洞察是何等的深。而重點是,人類的罪性、劣根性及欲望從古到今依然存在,故此,來到廿一世紀,《論語》依然有其閱讀、細味的價值,文首所引的一句正是好例子,解釋了為何政府/香港警察(不仁者)會步向失控、成為受人咒罵的一群。
沒錯,又是我這個纒繞不去的老人家登場了。

要理解何謂「不仁」,先要理解何謂「仁」。「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若要對其有基本的理解,記得孔子兩句話語已足,第一句是「仁者愛人」──懂得愛人的便是仁者。說得輕省,但何謂愛人呢?此處當然不是指愛情上的愛,但即是怎樣呢?這是「仁」的總綱領,所以空泛了些。故此孔子進一步提供了具體的執行方法:「克己復禮」。「克己」就是指克制自己內在的罪性、劣根性及欲望。而「禮」這一回事,用最簡單的話來說,主動層面就是在適當的場合做最適當的行為;被動層面就是不要在不適當的場合做不適當的行為(別想得太複雜,試想像自己出席親人葬禮默哀時大笑會有甚麼遭遇便應該明白了)。所以做到克己,行為上就能「復禮」(恢復到合乎禮的狀態),用這個狀態對待他人,就可算是「愛人」了,你也就算得上是一個仁者了。

好了,「不仁者」就是上述情況的相反。這個人是不會克制自己內在的罪性、劣根性及欲望,簡單來說,即是任由罪性、劣根性及欲望來驅使自身的行動,沒有底線可言。說到此處,朋支應該會明白這類人為何不能長期置身困境中(久處約),因為他們並不介意運用任何手段來改變這個狀態,例如某人窮得三餐不繼,面對金錢的誘惑,他甚至不介意作賣命的刀手。這句不難理解。

後半句的「不可以長處樂」才易令人費解。為何「不仁者」不可以長期處身順境(通常離不開幾個情況,或富有、或有權勢等)中?已不再愁吃用,物質豐富,不是很好了、沒有問題嗎?你錯了,這才是毀滅的起始。別忘記「不仁者」的特質:不懂克己,沒有底線。當他們擁有財富/權勢,由於他們不懂豁制內在的罪性──傲慢,他們會認為自己能掌控命運──自己的,甚至別人的。一路發展、膨脹,會越來越自我,「我」以外的生命、事物,也就越來越輕看。到極處便是只顧自己,他人死活與我無干,甚至視別的生命如螻蟻,死不足惜,殺了也就殺了。當這類人沒有財富、權勢時,哪怕有多不擇手段,破壞力也始終局限在一個範圍內;若是有財/才,或及權勢的話,帶來的破壞卻能無上限!

1994年的盧旺達發生了慘痛的大屠殺事件,超過80萬的圖西族人被當權的胡圖族施以屠殺。掌握權力的政府,煽動軍隊及群眾仇視圖西人,以「曱甴」命名對方。正常人會對傷害別人有心理關口,突破不了的會感到震慄,但沒有人會對殺死一隻曱甴而驚惶。當一路掌權的胡圖人一路抬高自己,賤視圖西人到一個臨界點,引爆起衝突後,軍人和警隊出手殺人毫不留情,慘劇也就順之發生了。

盧旺達大屠殺事件教曉了我們將人物化會有怎樣慘痛的後果。

權力真的會腐化人心,沒有大意志是克制不了的。1971年著名後世的史丹福監獄實驗正是一顯例。當一班大學生角色扮演獄卒,面對同樣是大學生所飾的囚犯,只是短短數十小時,他們便自覺地履行制服所帶來的權力,壓逼不聽話的「囚犯」。當實驗被逼中止後,有三分一的獄卒在其中的行為被評為有虐待狂傾向。真有這麼巧嗎?他們皆是隨機分配扮演獄卒的。

這個實驗於數年前被拍成電影。

處身順境時,當你知道你的行為,因著身分地位,並不易有相應的懲罰代價,真的很易放縱己心。因為不費力的放縱遠比難受地、煎熬地和欲望抗衡來得易太多了!正因如此,所以官二代撞倒市民,還能毫無驚懼,來一句「我爸是李剛」;林鄭年年考第一,一路攀上香港官場的頂峰,數十年來的順境造成掌權後的剛愎自用,她以為自己的思考、決定永遠是對的,才能能人所不能地將全香港人connected。短短數月,警隊由「亞州最佳」墮落至香港人眼中的「死黑警」,原因很簡單,當有權勢者一路包庇警隊,他們不遵守法例也不用負責時,這便是特權。享受到放縱的快感後,回不去了。試想想,虐打不聽話的疑犯、實彈槍射「敵人」等事,很大機會皆是以前警察想做而不能做/不敢做的,原因是會有後果──犯法了!現在卻是受害者沒辦法追究,政府也一路包庇著這群「警察」。不論你喜歡李嘉誠與否,有一點你不得不佩服的是,身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之一,李超人能克制財富帶來的放縱誘惑,按己心去運用財和權,近日的發言及十億元支援中小企渡艱正是明證。

這個人,你可以不喜歡他,但卻不能不佩服他。
(圖片引自852郵報)

孔子二千五百年前已深察人性,知道欲望易放縱,常人易驕傲,當權易腐敗。針對這「三易」,提出了「不可以長處樂」的忠告。簡而言之,我們要盡量限制「不仁者」,特別是有掌有權力的,絕不能讓他們肆無忌憚放縱己心去行事。其實,在這層面下,人人都是「不仁者」。孔子之世,未有法治精神/契約精神這回事,「刑不下大夫」,他也未試過在官場攀上頂峰去施行改革。所以他選擇了一條最難行的路來解決這大問題──修練自己的德性:由行事沒有底線修養成有底線(越高越好);由不會克制罪性、劣根性及欲望修養到勝過罪性、劣根性及欲望,成為內心的主人。做到以上兩點,你就由「不仁者」修養至「仁者」了,就算得上是孔子眼中的「君子」了。

以古析今,只要人性無改,《論語》依然有存世的價值,這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回到進行中的抗爭浪潮上,時局多變,務須警醒,眾人宜當心,別讓自己由「仁者」退化至「不仁者」,成為如當初自己憎恨的那班濫權者。底線與良知,是堅持「煲底之約」的兩柱。香港人,共勉!
以洋葱作結:阿塗的《煲底之約》
(漫畫引自阿塗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