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讀文章,一說起親情,常出現一幕:作者長大後,回家探看父母,突然醒察到他們頭上漸多的白髮後,驚覺時間為何溜走得這樣快,然後悔悟自身未有好好照顧父母,報答親恩。不知怎的,就是對此特別深印象。
從兒子的視角,大約就是這些不經意的同行時候, 才察覺父母的不再年輕吧? (網上圖片) |
小子從未想過(起碼截至現時吧)自己會成為這一幕中老邁父母的角色。
本年度,小子又回歸為中一班主任,上一個三年所教的那班初中孩子,轉眼已變成高中生了。在九月初在禮堂偶遇其中的林同學,說了聲:「很久不見了,今年多了笑容,開朗了呢。」心中暗暗為他祝福,高中DSE可不易捱。事後也沒為意。
過了兩天,林同學這年度的中文老師走來和小子說,首回作文的主題是「感恩」,當她和學生介紹題目後,林同學立即極速交了初稿,文中主角正是小子。然後順道電郵傳來文章。
有些意外。閱文後心也起了漣漪。原來他記述的也是當日禮堂那一遇。
「默默的望著他遠去的背影,老師的黑髮已經蓋不住他的白髮了。愣了好一會,直至他轉過身,我才發覺時間好快,一念之間我長大了而他老了。」
天啊!小子竟然成了那一幕的「主角」!自己的背影是怎樣的呢?應該不算是「肥胖的身子」吧?走路也未「蹣跚」吧?林同學也應該絕沒有流淚和「拭乾了淚」的動作吧?(註:皆是朱自清於《背影》對父親月台一幕的描述)先澄清一下,小子還是值盛年的。好,玩笑話說完了。其實,小子哪有其筆下所描繪的自己那麼用心、細心和關心,反而,應說感恩和感謝的是小子。
有否想過,你的背影會帶給別人怎樣的思緒? (圖片引自Unsplash網站) |
上學年時,林同學是一位靦腆而沉默,喜愛閱讀的男生。課堂裡除非點他的名答問題,否則你不會聽到他的聲音。當別的男生去打球、跑鬧時,他就這麼沉默地打開書本閱讀。通常他這類略見離群的學生,總會有同學愛戲弄一下,但他沒有,因為他閱讀時散發著名叫「專注」的氣場,思考讓眼神也見閃亮,連班中頑皮的學生也不其然對他有一份尊重。小息時找他談天,他也只會用溫婉而微弱的聲線回應。
但週記簿呈現的,是另一個他。他用文字記下自己的思考,或讀史後的疑問,或對前路的迷茫,或近日生活中的靈感。對這份不計分的功課,有些同學是草草幾句了事,他總是每回揮灑兩三頁文字。和他字裡行間的相會,也成為小子每週工作中的一絲樂趣,也讓小子認識到他沉澱生活、熱愛細思、敏銳感性的一面,是他面對同學時未必會呈現的一面。記得有一回,他寫下對教育制度的反思,來了個古今比較,尋索何謂好的教育。這是中三生會關注的問題嗎?小子不肯定,論點是否正確暫不論,但小子十分欣賞他具深度的思維和樂於思考的特質,不常見。小子知道他有無限廣闊的發展潛力的,在香港教育制度下,學生一點也不易行,唯願他繼續琢磨自身,闖過這一關,在未來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營役的社會生活,每一回與別人的相遇和建立也值得感恩和珍惜。 (圖片引自Unsplash網站) |
林同學,謝謝你為小子的教學路上添一捆柴,加一把火。欣喜見到你的成長,期待你繼續堅實前行,加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