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5日星期日

練字足跡(五十四至五十五)

  小子自三月中上硬筆書法班後,開始系統地習歐楷,箇中緣起及課堂所習之內容皆載於前文:習字之旅(起始篇)。數月以來,因便於上載和分享,小子間或於臉書專頁分享練字之作及一些聯想、感受。但臉書之發佈並不方便檢索及翻閱,故特地整合成此文,聊作日後回看之憑藉。

***************

(五十四)
三月廿八日
  小子於剛過去的一週帶學生遊學西安五天,收穫甚豐,箇中經歷,將另文抒述。今回特別先分享和書法有關的手信和自用之物。

  首先是購至陝西歷史博物館內文創店的「持中守信 楷書」郵票集,封面是顏真卿的《多寶塔感應碑》,翻開內頁左方有介紹及全碑縮圖;右方則是楷書源流簡介及一套六張印有楷書的郵票,分別是鍾繇《宣示表》、無名氏《張猛龍碑》、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雁塔聖教序》、顏真卿《顏勤禮碑》及柳公權《玄秘塔碑》,算是按序囊括了楷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了!



  另一大收穫則來自曲江書城,購得了盧中南先生的《盧中南小楷 宋詞三百首》。若一路有留意小子習書的朋友,或許會留意到小子一路臨摹的《唐詩三百首》書帖,正出自盧中南這位書法家之手,成書於1993年,不覺已臨摹剩最後二十首,小子還在想,完書後該臨摹哪一書帖好呢?或許這本成書於2016年的《宋詞三百首》會是一個選擇。由於近年未見有盧中南先生的新書帖,小子還以為他已不再有這樣大篇幅的創作,原來事隔廿餘年後再有著作,一見之下實在驚喜!這書出版甚見心思:硬皮本;設計可平放完全攤開,方便臨寫;紙也見厚度;精美印刷,毛筆小楷墨跡精晰;字帖用繁體字,兼附簡體字及簡注,以上種種,實是習硬筆字的好帖。或許網上買會便宜不少(事實淘寶確是平了一截……),但小子見獵心喜,也就不理價錢了立時購下了。


盧中南先生的歐楷實在太美了!
據資料介紹,盧中南先生為這本書,
前後共寫了四回宋詞三百首才滿意付梓。

  同場還購了兩本《蘭亭序三種》,收趙孟頫、文徵明及王鐸三位書家之臨本,一本自用,一本贈給習書之好友,聊作手信。另於博物館中還買了一套《曹全碑》明信片套裝,贈給隸書大家的鄭紹麟老師,事後才記起忘了拍照了,哈。


***************
(五十五)
四月六日
  在這復活節假期,除了完成之前四回西安遊記外,小子仍然盡量保持每天練字。由於《唐詩三百首》的臨摹已屆尾聲,到七言古詩類別,每首作品皆動輒二三十句,通常需兩三天才寫完一首。剛完成韓愈《石鼓歌》,可算是開始練字後最長的一首作品,全詩66句共462字,足用了四張練字格仔紙。

  猶記得上硬筆書法課時,雷超榮老師分享過當其書寫大篇幅毛筆書法作品的心得:第一,由於作品字數多,難以一口氣完成,所用之墨必定會標記好,過程中只用同一塊,避免混用,以免作品之墨跡會有濃淡之不同。第二,接續上一天進度時,不會立即繼續書寫,而是會另行書寫上回最後的二三十字,以拿回手感及調整好狀態,以免全幅作品會有不連貫之感,保持完整。

  對小子而言,近期開始臨寫長篇幅的古詩,才見老師的分享有其道理。韓愈這首《石鼓歌》,小子用了六日書寫,中間還有兩天回了鄉,每天的狀態和書寫的環境也不同。每回一開始接續寫,頭一行總是不太滿意,也會較易有瑕疵,或大小和上回不太一致,慢慢才漸入狀態。寫字這回事,若需認真,還真有熱身的需要。

  另外,小子發現手頭這枝槐蔭書房自研筆,滿墨和快沒墨時,線條的表現也頗不同,也確實影響成字,而吸墨器有30%至70%的墨水時,書寫線條最為穩定,也最稱手。 若非恆常練字,而是書寫作品,這點也需留意。

  以上所言,這也算是對照老師之言,練字一段時間後的一點小體會吧。


延伸閱讀(書法):
練字足跡(五十一至五十三)
練字足跡(四十八至五十)
練字足跡(四十五至四十七)
練字足跡(四十二至四十四)
練字足跡(三十九至四十一)
練字足跡(三十六至三十八)
練字足跡(三十四至三十五)
練字足跡(三十一至三十三)
練字足跡(廿九至三十)
練字足跡(廿七至廿八)
練字足跡(廿五至廿六)
練字足跡(廿二至廿四)
練字足跡(十五至廿一)
練字足跡(七至十四)
練字足跡(一至六)
練字的旅程──記於葉曄老師分享會之後
習字之旅(起始篇)
習字初法──記徐沛之書法講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