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2日星期二

韓翃〈寒食〉如何通春秋?

 翃〈寒食〉
 「春城無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圖片來源:http://www.oldkids.cn/blog/blog_con.php?blogid=318560


韓翃寒食〉一吳喬評其「唐詩之通於春秋者」,此言何所指?

  孟子曾言:「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語出《孟子.滕文公下》)《春秋》一書,孔子欲以之褒貶歷史人物,冀後人閱後有「賢賢賤不肖」之效。觀此書之筆法,學者張其昀於其作《孔學今義》概括為「正名實」、「辨是非」、「寓褒貶」。簡言之,少直斥人物之非,多用委婉曲筆定評,每字堪經咀嚼,自滲透出褒貶是非,義理自明。吳喬評韓翃寒食〉一「通於春秋者」,正因詩合此理。

  此首絕句雖寥寥四句,表面上像只在描繪漢皇城寒食節時的和平景象:飛花、東風、斜柳、暮日、輕煙,卻原來暗滲批判在其中。寒食節禁生火,平民自然守規,但後一聯寫皇帝特傳蠟燭予五侯,故五侯之家散出輕煙則可堪細味,可見五侯此等權貴可公然不守規,顯其盛隆得寵。自君弱臣強,權臣當道,朝政必亂,觀乎《漢書》,詩中「五侯」有二出處,若是指成帝世,則為外戚亂政;若是桓帝世,則為宦官亂政,呈現之局皆是亂局。全詩無一字斥時局之非,意卻盡藏於字中。

  韓翃為唐代宗時人,正逢宦官亂政之世,作詩需避諱,當不能直指唐帝之非,然以漢喻唐,則理不難明。以曲筆以古批今,正暗合春秋筆法,故吳喬評此詩「通於春秋者」,確是正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