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3日星期四

台遊記趣(五):公正街角公正包

  旅客來到台灣,「食」當然是行程中重要一環,我們也不例外。大伙出發前除了選定去三地(台北、宜蘭、花蓮)各一個夜市外,也嘗試搜尋一些有名的食店,讓小子學懂了一個字眼──「在地人」,即我們所說的當地人,不少台灣人寫的食評文章都會指某店是在地人推薦的,值得一去云云。這回小子想介紹的這食店便是屬於這類了。

  起初,小子初聽聞「公正包子」之名,只知道是一間老店,常常排著人龍,基本上當你用搜尋器搜查「花蓮 美食」時,此店當榜上有名。心還在想此店名難道有甚麼典故、淵源?例如店東初開店時其包子以料足美味聞名,絕不欺客,故以「公正」命名?當小子坐著車按圖索驥之際,才驚覺此店坐落在公正街上!難道創店之人只是懶於設名,故簡單地以街道定為店名?或者,讓小子保留浪漫的想像吧。


這是清晨五時許的景況。
看到那座小包山,真引人注目。

        「公正包子」是一間花蓮很地道的包子店,沒甚麼裝潢,感覺有些簡陋,店內除了一堆堆蒸籠外,就只有木桌和紅膠椅,招牌也只是細細幾塊。招牌上的「24H」和「冷氣開放」也是只聞其名,不見其實,店熱得很,只有自然風,也只營業到下午五時。在這間十字路口的舖位,最顯眼的是掛在兩邊上方的食物餐單,選擇和價錢一目了然。店門前那如小丘般的小籠包也相當引人注目,這就是他們的招牌──公正包子。

  簡單而言,這店有兩個特色:美味、便宜。此處賣的小籠包並非我們常見的皮薄的上海小籠包,而是像縮小版的菜肉包,皮較厚,吃來較飽肚,若非大胃之人,早餐三四個應已夠裹腹了。餡應是豬肉,一啖咬下,有肉汁,味鮮濃,小子極愛!重點是,一個小籠包只需5台幣(約1.3港幣),便宜得過份!小子排隊光顧時,前方有一個女孩和兩位女士,一口氣買了二十個小籠包堂吃,這才叫霸氣。蒸餃一籠有細細的十隻,只需30台幣(約7.5港幣),算是皮薄版的小籠包,因肉餡應是一樣的,肉汁同樣鮮濃。我們一行五人,男的愛小籠包,女的卻喜蒸餃。

  小子特地撰文介紹此店,是否因為包子太美味?美味是真的,但你說是否天下珍饈,不吃遺憾?未必。小子並非想寫食評,而是想記下此店所散發的特質──專注!

        店內的員工很專注地完成他們的職責。有一人似是店的總負責人(不在相中),就站在那小山丘般的包後負責數點小籠包,逐個將之夾入袋;若是蒸餃,由於每回一籠,他會將墊底的蒸紙用夾子對摺夾好,一口氣將十隻餃放入膠袋。手勢純熟,每回皆相同,處理迅捷,好應付沒有完結的隊伍。由於小子連續光顧兩天,第二天轉了人負責此崗位,似是其弟弟,看來後生些,有些眼熟,但手法是一致的,同出一脈。其他員工呢?有兩三位站在檯後專門負責包包子,一人負責將空的蒸籠收拾和放在店前右邊的風爐上,以待吹乾。總之,店前排隊購食物的位置頗窄,就只有一個身位的空間,但一切的運作卻井然有序,極具效率,各人有各人的職分,做自己的事,盡自己的責任。結果是,隊龍雖長,拿包子卻快。


店子雖簡陋,但專注經營,確是價廉物美。

  為了能將公正包子做到最好,他們是有取捨的:堂食不提供碟和盒,也沒有食具,只有竹籤,你就是拿著膠袋坐下用竹籤吃,方便他們收拾,不用洗食具。另外,餐單雖有飲品售賣,原來和本店無關的,店子將飲品外判了,另有一位婦女營運、沖製,錢銀兩算,互不干涉,他們就只專注負責食物的部分,務求保證質量。正是這份專注,換得了地道老店的名聲,在地人和旅客爭相光顧,不吝接連推介。

  你可以質疑:是他們力有不隸,未能各方兼顧,才只能這個模樣吧。但小子卻欣賞他們背後呈現的精神──認清自己的長處和上限,專心做好一件事!將一件事做到極處,總勝於每事皆涉,卻一無所長,所謂「貪多嘴不爛」,正是此理。道理雖簡單,卻有不少人參不透。兩回光顧「公正包子」,小子眼看到專注的魅力,口也因此得嚐因專注而來的鮮美,實在值得小子加以讚美。從他們身上,完美詮釋了網上常流傳的一番話:「簡單的事情重覆做,你就是專家;重覆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公正包子」,下回再來花蓮,小子定必再吃你。


附記:小子兩天皆大啖其小籠包和蒸餃,甚愛之;然同行姊妹買的那碗酸辣湯,大家分嚐過後,評價是「既不酸,也不辣」,只能說句甚不合我們口味了。



關於「專注」的延伸閱讀:

記念現世代逐漸失去的專注──對巴赫的聯想





昔日遊記:

台遊記趣(一):關山落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